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麦收季 夜访麦田看“禁烧”

时间:2017-06-07

图为联合收割机连夜抢收。

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

中国江苏网6月7日讯 “地不歇,人不走!”5日零时刚过,徐州市云龙区姜楼村村委会主任党孝华站在麦地旁冲着巡夜的村干部大喊。他的身后,一台台联合收割机闪着刺眼的光束,在隆隆的轰鸣中抓紧作业。

夏收季节,我省开启秸秆禁烧模式,进行覆盖全省的巡查,重点区域就是高铁、高速沿线。党孝华所在的姜楼村,紧邻104国道,京沪高铁线穿村而过,一直是我省禁烧重点防控地区。麦收季,对于姜楼这样的农业村来说,是一次重大考验。4日,姜楼全面开镰,记者赶赴这一重点地区,夜访麦田。

4日下午5点,当记者来到村里时,秸秆碎屑已是如雪花般飞舞。“抢收不停,禁烧不止,这注定又是一个不眠夜!”党孝华告诉记者。

晚8点,村委会的屋子里灯火通明。“6组,100亩;9组,200亩;10组,150亩……”由7位村干部和12位办事处包挂干部组成的秸秆禁烧小组,分别从地头赶来,汇报各自分管区域的麦收进度和防控情况。

“能割的就不要再等了,拖得越久,安全风险越大。”村书记潘刚拿着小本子,飞快统计各项数据。因为前一天当地下了一场雨,各项工作被打断,村里2400多亩麦地,只收了一半。“粮食不收,农民的心不安;秸秆不处理,我们的心也放不下来。”潘刚一再提醒,如果天气允许,秸秆要尽快还田,抓紧耙到地里去。

晚上8点半,碰头会一结束,记者坐着村治保委员梁兵的电动车一路颠簸,来到田头的“秸秆禁烧监控点”。就在干部们开会的间隙,村民冯兴堂在这里替岗。梁冰对记者说,村里选了18位村民,分散在5个监控点,“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

在监控点,一个简单的遮阳棚下,摆放着一张桌和两把椅子,配有铁锨、扫帚等灭火工具。夏夜闷热,蚊虫乱飞,呆上几分钟便觉难熬。正在村里督查的潘塘办事处副主任曹文生说,“大家一夜不睡,我们就陪一夜,第一把火一定不能在村里烧。”

根据天气预报,未来几天可能有雨,村民们等不及了,纷纷出动抢收。近20台收割机,散落在田间,加足马力干起来。晚上9点多,姜楼村依然一片忙碌。村民程新华打着手电,把7麻袋粮食装到电动三轮车上:“这一夜,全村又抢出几百亩地。”不过,这也意味着,秸秆禁烧的重担集中压在这个夜晚。

晚上9点45分,记者来到第三村民小组。这里的联合收割机因连续作业趴了窝。这一故障,不仅影响收割,如果再出现漏油等情况,还将带来更大安全隐患。在当地政府紧急调度新机器的同时,几位村民和机手一起帮忙维修。40分钟后,当机子又跑起来时,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炎炎夏季,这样的意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就在几天前,邻省一个村子,因为烧纸,引燃一片上百亩的麦地,就连地里的收割机都烧坏了。在村里值守的办事处司法所所长康献德说,“江苏禁烧力度很大,省里有卫星遥感监控,烧没烧一看就知道。这段时间,农村各级干部全力以赴扑在上面,坚决不让秸秆烧起来。”

夜里12点,记者见到杨元时,这位40岁不到的女村委,已从早上7点开始,连续15个小时跑遍她负责的270亩地。虽然头顶草帽,不过脸上还是被晒得黑红。“早上从家出门前,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没洗完就出门了,刚才想起来!”

干部们的努力,百姓看在眼里。午夜时分,村民刘凤云告诉记者,村里的大喇叭白天一天不停喊话,时刻提醒大家。“村里人都盯着,我们不敢违规。”让百姓欣喜的是,如今收割基本实现机械化,秸秆会被打碎,麦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更加方便耕种。

5日凌晨1点,记者离开姜楼村时,村委会的灯依然亮着。几位刚从田里回来的村干部,把凉馒头煎了煎当做加餐。一旁,党孝华不停刷着微信。按照要求,他正把禁烧的图片和工作情况传到办事处工作群。“这只是夏收季节一个普通的不眠之夜。”他说。 本报记者 郑 焱 王 岩文/摄

  • 上一篇:凹土 盱眙“龙虾之后”又一百亿级产业
  • 下一篇:南京鼓楼区一家市政公司组织工作人员清障检修备战防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