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一股以“自主可控”为目标的创新暖流,在苏州高新区这方热土上奔腾激荡。
11月11日,记者走进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但见1-10代智能马桶盖控制器一字排开,仿佛接受检阅一般。这些由多个小元件组成的电脑控制板虽只有巴掌大小,却拥有50多项发明专利,是智能马桶盖的核心技术产品。“这款控制器刚刚获得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只有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排世界前三的产品才有资格参评此荣誉。”公司董事长周荣介绍,该产品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超90%,松下、科勒、伊奈、杜拉维特等知名企业都是其合作伙伴。
“路之遥”凭借持续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在行业内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蜕变,成为苏州高新区打造自主可控的先进产业体系的生动案例。“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不仅是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要求的积极行动,更是苏州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区长吴新明说,今后高新区产业不能只看规模、体量,还要看控制力和竞争力。苏州高新区将整合产业、科技、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发挥多重资源叠加优势,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能量,全面推进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建设,冲刺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苏州高新区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实现了产业集聚走在前列,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IT产业集聚,带动区域加速发展。苏州高新区副区长陶冠红介绍,高新区广泛集聚创新资源,在产业追新的同时,不断迈向价值链高端。国家提出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目标后,高新区进入更新发展状态,提出要实现从产业源头到市场需求的全过程掌控,迈向产业发展3.0时代。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苏州高新区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喜事连连。 去年新增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北航苏州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等21家“大院大所”。今年以来,南大苏州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苏州研究院等17家载体又相继签约落地。目前,苏州高新区内重大创新载体已超过100家,拥有各级各类领军人才超过950人次,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3家。
“自主可控首先要在关键技术上有所作为。”苏州高新区发改局副局长蒋月霞介绍,高端创新资源要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极为关键。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落地苏州高新区后,通过持续多年的研发和不断创新,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研发和量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公司之一,拥有国内唯一从芯片设计到量产的完整工艺平台,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该公司总经理王俊透露,去年公司研发投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30%以上。
制造业越是先进,对就近配套要求就越高。面对“自主可控”新要求,发展集中化的先进制造体系势在必行。苏州高新区的办法是,紧紧扭住产业集群这个龙头,莱克电气就是典型一例。该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在落户20多年间实现从代工厂家转型升级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智能化生产企业。公司所有品类的产品共获得1600多项授权专利,而它的15家备选铸造供应商均在苏州。
医疗器械是苏州高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多年来,依托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为龙头的创新平台,以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为核心的检测平台,以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为载体的企业孵化培育和产业化平台,以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支撑的产业链整合平台,苏州高新区聚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目前,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已集聚200多家各类医疗器械科创企业和128位各级领军人才,获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建设自主可控产业体系,高效完善的政府服务体系是根本保障。苏州高新区针对企业创新和研发过程中产生的专利申请需求大做文章,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当前该区已入驻超过8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机构也相继进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链。截至今年6月,苏州高新区有效发明专利超过20件的企业达到53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近8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5.55件,是苏州平均水平的2倍。苏州高新区全力推进的“金融小镇”建设同样成效显著,已集聚金融服务机构、基金投资机构440多家,资本规模近800亿元,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一批“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入选苏州市首批“特色小镇”、江苏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今年上半年苏州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23.3亿元、增长9.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5.9%、58.7%。苏州高新区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到2020年区内院校合作创新载体项目要超过1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打造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记者 高坡 陈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