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帮我的那位‘白衣天使’,你在哪里?”11月12日,南通市中医院骨科病房发出的一则“寻人启事”传遍网络,在寒意渐浓的初冬,给城市增添了一分暖意。
发出这则启事的市民叫汤化庚。11月7日,天空中飘着冷雨,64岁的他骑电瓶车经过北濠桥附近时,不小心轧到一块石头,连人带车倒在了马路牙子上,摔断了锁骨,忍着剧痛向路人呼救。一位穿雨衣的姑娘停下电瓶车,一边安慰他,一边打电话联系医院。“她不肯透露姓名,只说自己是中医院的护士。”汤化庚入院第二天进行了手术,恢复良好。
一条马路,折射城市文明程度。今年4月,省公安厅、省文明办、省交通厅公布2017年全省城市文明交通指数测评情况,南通蝉联第一,如皋在县级城市中居首。
从2008年加冕“全国文明城市”,到去年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实现“四连冠”,“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已在南通挂了10年。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说,一座城市不仅要有发展速度,也要有人情温度,在文明创建这条道路上,南通持续10年奔跑,不仅跑出了一道道文明新风景,更将文明精气神转化为发展强劲动能,推动南通在争当“一龙头三先锋”的征程上奋力前行。
人人当好人, 文明芳菲香满城
自行车、窄条凳、磨刀石……虽然天气渐凉,每天一早,家住港闸经济开发区五星村的吴锦泉老人依然带着这些磨刀工具,骑上自行车出门。只要听到吊金龟“嚓、嚓、嚓”由远而近的声响,港闸人就知道,感动中国的“磨刀老人”又来了。
磨一把刀只挣几元钱,今年吴锦泉老人捐出的善款已超过两万元。2016年,站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领奖台上,面对着全国的观众,吴锦泉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磨刀磨到90岁,做好事做到90岁”。如今,年满90岁的老人改了口,“小车不倒继续推,我要活到老,磨刀到老,捐献到老。”
感动中国的磨刀老人也经常被人感动。“在外面磨刀,经常有人要请我吃饭。我要是不去,他就会说‘你做了那么多好事,也让我做件好事吧。’”吴锦泉说,今年中秋节,有人送来几只盐水鸭,“丢下东西就走,名字都不留。”截至目前,南通市红十字会以磨刀老人名义创建的“微公益基金”,已累计收到捐款200多万元。
在给予和获得之间,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这座城市暖意融融,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无比自豪和惬意。
“牙疼好多了,谢谢你,张医生!”大年三十晚上,崇川区中南苑6幢303室居民、84岁的陆家鹏老人突然牙疼发作,眼看着年夜饭吃不成了,牙医志愿者张利民闻讯,放下碗筷,背着药箱上门为老人治疗。作为江海志愿者成立之初的34名志愿者之一,近20年间,张利民的“流动口腔诊所”已为3700多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近两万次。与此同时,江海志愿者队伍逐渐扩大到120万人。
早在2004年,南通公民道德建设就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以凡人善举为主要特征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享誉全国。如今,南通“爱心邮路”已从1条延伸为609条,“无红包医院”由1家增长到200多家,“老花”越开越艳;平安护学岗、“晓君解忧热线”、“关爱一线牵”等“新花”遍地芳菲。
“南通已形成文明典型培育长效机制,先后评选出600多个文明新风典型,90%以上是人们身边的普通人。”南通市文明办主任蔡忠说,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凡人善举,支撑起这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也正是这些生活在身边的你我他,汇聚成文明向善的主力军。2017年,江苏首次发布全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结果,南通在设区市中荣获第一。
群众当主角,文明创建成常态
“明年雨季,不用害怕被淹了。”看着小区里忙碌的施工人员,家住崇川区虹桥西村的张广才大爷充满期待。今年起,南通实施“微治理”项目改善城市环境面貌,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虹桥西村等老小区的屋面、外立面、公共绿地、道路景观、停车位改造被列入其中。截至9月底,315个“微治理”项目已完成223项,完成率超过70%。
惠民,是南通文明创建的核心。
2008年,南通以地级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成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举城欢庆的同时,就有市民担心:全城动员以“最佳状态”夺得的这块牌子,能扛多久?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浩说,南通意识到,文明城市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全国文明城市”这块牌子要挂得长久,必须建立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在创建惠民上下功夫,让群众成为创建主角。
民生痛点在哪,创建重点就在哪。近5年,南通投入真金白银,累计在市区改造提升26个老旧小区、32家农贸市场。去年,又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整治黑臭水体22条,清拖“僵尸车”1000余辆。
文明创建只惠民不扰民,激发起群众的参与热情。市民巡访团成员崔宇青在江边观察江豚迁徙时,偶然发现一块人迹罕至的空地有异味。她经过长时间多次蹲守,终于发现一家无证化工加工窝点在江边偷排污水,无证窝点的3名“股东”全部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不领工资不拿奖金,崔宇青为何这么较真?她说:“南通是我家,我不容许任何人破坏她。”她所在的这支近200人的市民巡访团队伍,已累计发现各类问题线索6600多条。
“对不起,盲道上不能停车”,在各个社区,有戴着红袖套的义工维持秩序;“你好,请不要占道设摊”,在大街小巷,有1500多名志愿者“城管”四处巡察……
群众成了创建主角,城市就有了无处不在的眼睛,将一个个问题挖出来、解决掉,让文明南通成为常态。数据显示,市民巡访团发现的问题,已从成立之初的每年超千条,降至去年的127条。
在莘园路菜市场卖菜10年的山东菜贩崔月琴清楚记得,第一次迎查文明创建,城管部门如临大敌,小店关门,摊贩被赶走。“可现在呢,检查静悄悄,迎查也静悄悄。为啥?因为平时就是按文明标准做的,查与不查,一个样。”
功夫在诗外,文明花结发展果
连续四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南通收获了什么?
摄影爱好者李斌说,南通人更美了。去年8月19日,他拍摄濠滨夏夜演出美景,却意外拍到一幕文明风景:暴雨突然搅局,500多名演员和数千名观众分头躲雨,全场秩序井然,没有大声喧哗,更无一人争抢。
市民巡访团团长王丽娇说,政府部门作风更好了。市民巡访团成立之初,转办问题的答复率不到40%,而现在答复率已稳定在95%以上,不少窗口部门还主动邀请巡访团上门“挑刺”。
回望南通文明城市建设深化的10年,正是该市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不断追赶超越的10年,不但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等 “金名片”一一收入囊中,经济总量也在全国大中城市排行榜上不断蹿升,从2007年的第28位跃至2017年的第18位。
“功夫在诗外。”陆志鹏说,抓经济不能仅仅盯着经济指标,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可以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南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齐头并进的发展历程表明,文明创建能够提振城市精气神,激发追赶超越强劲动能。
南通正努力在城市精神中注入更多创新因子。5月23日,这个先贤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投产的日子,开启南通“近代第一城”辉煌的起点,被确定为南通的“企业家日”。每到这一天,南通都会把一批活跃在创新潮头的企业家请上领奖台,表彰他们的卓越贡献,更在城市激荡更加澎湃的创新热潮。
4月4日,南通在全省率先启动“解放思想、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大讨论,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通过思想大洗礼、观念大变革、精神大振奋,为南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发展路径。
努力成为江苏沿海崛起的龙头,争当全省解放思想跨越赶超的先锋、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先锋、新时代全省干事创业的先锋,对照省委赋予的新使命、新定位,南通锁定发展新目标——到2020年,经济总量跻身全国“万亿俱乐部”城市,再经过五年左右努力,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15强,基本达到I型大城市标准,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
这一次,没有听到“行不行、能不能”的质疑声。听到的,只有千百万人铿锵前行的足音。
记者 陈明 徐超 贲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