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40年海外友人看江苏(27)
丁蜀镇,又名丁山镇,隶属江苏宜兴,这里山水相依,风景秀丽,是中国陶文化发源地。
在丁蜀镇有一家不太起眼的陶艺工厂,院子里的罐子、花盆顺着墙脚延伸到一间精致的平房前,这便是荷兰陶艺家杨慕华(Mowah Yong)的工作室。
初访小镇 嗅到商机
1994年,杨慕华住在上海,春节前夕,一位朋友说要带他去个“有意思的地方”过年,他就这样第一次来到丁蜀镇。放眼望去,小镇有各式各样的陶瓷制品,坛子、罐子整齐地垒在每家每户墙角下,连路灯柱子都是陶瓷的。
杨慕华此前从事艺术相关工作,接触的都是油画、雕塑之类,初次看到这样规模的陶瓷制品。
回到上海后不久,他遇到了一位做外贸的宜兴女孩。她独立自信,他幽默风趣,两人很快坠入爱河。1995年,杨慕华搬到宜兴,夫妻俩做起园艺陶瓷外贸。
为了寻求稳定货源,1999年,夫妻俩成立环球陶艺有限公司,全面把控生产和销售环节。杨慕华结合东西方元素,对设计进行改良,产品上市后辨识度很高,深受欧洲顾客喜欢。
放慢步调 感知变化
创业初期那十多年,杨慕华非常辛苦,“每天从早忙到晚,春节也没有休息,内心一直很遗憾没有好好享受这里的生活。”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外订单量迅速下滑。一些工人去了其他行业,杨慕华就顺势缩小了生产规模。
终于有了点空闲,杨慕华仔细体会这座小镇方方面面的变化:交通便利了,“从上海到丁蜀,第一次我们火车换汽车,花了5个小时,现在乘高铁两个小时就到了”;环境更优美了,“刚来丁蜀时,窑炉都是烧煤的,琉璃瓦上落一层厚厚的灰,现在干净漂亮,绿化也好,生活舒适”。
他还注意到一线工人的变化。“我们的工人大多来自云南、贵州等地,从工厂建立之初就跟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像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孩子在宜兴长大、受到良好教育,毕业后选择工作的机会多了,不愿意再做传统工业。工厂手艺工人面临断层,也许会倒逼陶器行业转型。”杨慕华说。
拾趣紫砂 传承创新
宜兴的陶器品种繁多,以紫砂最为著名。2011年前后,杨慕华开始学习制作紫砂壶,因为拥有良好的艺术功底和多年陶瓷生产经验,他只用了几个月就熟练掌握了相关工艺。琢磨多了,设计灵感不时迸发。7年多来,他攒了厚厚一沓设计稿,也做出来十几个独一无二的成品,有的还曾参加一些国际展览。
杨慕华有个愿望,想办一次个人作品展览。“越研究紫砂工艺,越觉得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对工艺理解得越透彻,就越着迷。我想成立一个工作室,就像小型艺术馆那样。”他正考虑接受两位现代紫砂艺术家的邀约,共同创设一个紫砂品牌。
记者 沈峥嵘 朱 娜
实习生 邵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