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记者 余乐)12月15日,第三届南京市小学生“最美母语”演讲比赛在秦淮区文化馆举行。当天,53名进入决赛的小学生通过汉语表达,声情并茂地讲述“秦淮故事”,用最美母语展现传统文化之美。据了解,随着一些民族语言的弱化甚至消失,汉语中文的母语教育也存在被忽视的现象,导致很多人的口语、书面语表达都有障碍。针对这种现象,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从2016年开始发起了小学生“最美母语”演讲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最美母语”演讲比赛与往届不同的是,主办单位增加了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项目:“讲好秦淮故事”。要求选手用南京话讲秦淮区的历史、现实、人文、风景,让孩子们感受到母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魅力。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来自小西湖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王业宁用南京话背古诗、讲述秦淮故事,精彩表演博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他对秦淮文化了解很多,还用南京方言绘声绘色地介绍了秦淮河的发源——秦淮河共有南北两支,一支从句容宝华山发源,一支从溧水发源,两条河在江宁方山汇合成秦淮河干流,一路经由西北方向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由东向西横贯市区。
王业宁诙谐的表演把大家都逗笑了。他表示,普通话和南京方言各有特色,平时生活中两种语言都会讲。“平时上课用普通话交流,下课跟同学们一起更多用南京方言。”他说,二者不冲突,他觉得自己普通话和方言讲得都算不错,很“恩正”。王业宁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会努力把普通话学得更纯正些,方便沟通交流,但南京方言也属于地方特色和南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该讲的时候也要讲。”
五老村小学的余泓锦则通过讲故事喜爱上了母语。现场,他看起来相当自信:“我刚上幼儿园想家,老爱哭,同学们都不大喜欢我。”他说,后来由于自己喜欢听故事,慢慢开始模仿老师讲故事、学习普通话,还获过奖。“现在,我已经成了班里的故事大王,大家都喜欢我了。”他说。
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樊功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学习母语是高校的一门课程,同时对母语进行推广也是高校的一种责任。现在的网络流行语特别多,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要从孩子做起,尽可能少用网络流行语。“在大众推广方面,网络流行语不能作为官方语言,要有所控制,尤其在课堂上和作文时,应严格规范。”她表示,这也是对母语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比赛,孩子们锻炼了写、说母语的能力,加深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感知、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同时,还充分体现了“感悟母语之美,学好用好汉语,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这一文化公益活动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