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英国外教李金凤:“中国文化让世界惊艳”

时间:2018-12-21

10月28日,南京理工大学校园,梧桐叶落,桂花飘香,58岁的英国外教李金凤(Jennifer)带着她的孙子孙女在校园散步。红披肩、水墨色彩蕾丝长裙、拎包上一朵朵鲜艳的牡丹绽放,这些中国元素让她成为校园里的一抹风景。

“我姓李,因为我从小就崇拜李小龙。” 我们的采访从她的名字开始。“‘金凤’这个名字是我丈夫给我起的。他是香港人,在英国一家餐馆当厨师。餐馆的墙上有一幅《百鸟朝凤》刺绣图,每每让我驻足凝视。他告诉我,你就是画里的‘凤凰’,中国文化里最高贵、最美丽的鸟;‘金’,是金木水火土之首,是最宝贵的,因此我就叫李金凤了。”

李金凤对中国的热爱像是一种执念。“四五岁时,我在家乡伯明翰的图书馆看到一本中国画册。画册里,小女孩穿的衣服,她身后的背景,就像有一种魔法,深深地迷住了我。后来我经常做同样一个梦:我走在一个中式庭院里,白墙黑瓦,宁静而又美好。”

李金凤说,小学美术课上,其他小朋友画的都是英国房子,自己画的却是小桥流水、庭院楼阁。她的卧室也是中国风:仕女娃娃、水墨书画、中式桌椅……从小,她就是大家眼里的“中国人”。

为了离梦中的中国更近一些,她瞒着父母,报考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中文。1979年,她获得来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留学一年的机会。可是在北京,她并没有找到梦中的白墙黑瓦。

直到2011年,李金凤来南理工任教,看到江南水乡的民居,她才惊喜发现,“这里才是我孩提时梦中的中国,就像宣纸上的水墨画。从此,我爱上了南京,我爱上了江南!”李金凤激动地说。

李金凤对中国的感情甚至“传给”了下一代。女儿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儿子也在南理工教英语,已经在这里娶妻生子。“无论走到哪里,我总是盼着回到我们的大南京,因为这里有我的家人,有我童年的梦。”

谈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李金凤回忆说:“1979年,我第一次来中国时,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有鸡蛋吃就很不错了。”

现在的中国,人们吃穿不愁,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很多人每年都出国度假;现在大家关心的是,怎么样让孩子接受与世界接轨的教育,怎么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李金凤欣喜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冲淡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触摸着明城墙,仿佛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搏。”李金凤说,这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在南京生活七年,她发现懂外语的人越来越多。她有时候会去朝天宫附近的省昆剧院听昆曲。“中国改革开放打开一扇门,与外面的世界沟通,跟世界分享中国文化,更让世界惊艳。”

李金凤以前在英国给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教英语。但是,“回到中国当老师,才是我最珍惜的事。”李金凤说。

教学中,她发现国内一些教材,包括学习英语的公众号在语言上并不是特别地道,所以,她每节课都会额外准备一些学习材料。暑假回英国,她还会搜集一些多媒体资料,留意有没有新教材、新的教学方法。

当然,教学中她也遇到一些苦恼。“在英国,一个班只有二三十名学生。桌椅可以移动,大家围成一个圈,能更好地交流,对提高口语水平很有帮助。可是在中国,一个班的学生多到四五十名,桌椅都是固定的,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她认为,要更好地介绍中国文化,应该先了解对方的文化和语言。李金凤说,她真心希望可以帮助中国学生学好英语,并激励他们承担起一个任务:把中国文化之美带给全世界。

今年秋冬季节,李金凤还会像以前一样,去明孝陵石象路看银杏。满树挂黄、高大挺拔的银杏树,承载着历史风华,见证着春华秋实,“就像这南京城一样,虽是六朝古都,却依然朝气蓬勃”。

记者 沈峥嵘 朱 娜 卫 鑫

实习生 倪健苗

  • 上一篇:泰州海陵区人民法院试行“探视见证人” 制度
  • 下一篇:328国道海姜段快速路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