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社会福利院内,有一座四层小楼,叫做希望之家,这里的“大家长”是六旬老人罗伯特·阿伦·塞里。他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希望之家的孩子们都叫他“外公”。
2005年10月31日,徐州市社会福利院与美国慈善组织NTF合作建成徐州希望之家。曾在郑州希望之家工作过的罗伯特来到徐州担任院长,还带来他的太太辛迪。
成立至今,徐州希望之家帮助过50多个孩子,其中有的已长大成家,独立生活,但仍和希望之家保持联络。
罗伯特说,孩子们称呼他为“外公”,辛迪则是“外婆”。因为郑州希望之家的孩子们称呼那里的外国志愿者夫妇为“爷爷”“奶奶”,所以罗伯特希望自己在徐州成为孩子们的“外公”,以示区别。
罗伯特每天5时30分起床,和早起上学的孩子们一起吃早饭,然后送他们出门。雨雪天,罗伯特会亲自开车送孩子们上学。之后,他会去超市采购生活必需品,或在办公室处理财务事宜——他必须详细记录每一笔收支,以面对每年的审计。晚上,罗伯特会和孩子们聊聊在学校发生的事,然后互道晚安,看着他们睡下。
13年来,语言的不同、文化的差异都消弭在爱与包容之中。孩子们逐渐长大,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快。2010年,徐州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实施多项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市区公园全部免费开放,百年煤都变身生态之城。今年10月,徐州更是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罗伯特说,他最喜欢徐州的公园,“公园是任何人都可享受的资源,人们不分贫富,都可欣赏美丽的景色”。
今年1月,与罗伯特相伴34年的辛迪因病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们夫妇曾帮助过的孩子们,在他最困难时给了他最大的精神动力。
辛迪在徐州治疗期间,因为没有中国医保,治疗费用成了难题。得知情况后,很多徐州人表示“这事不能不管”,短短几天就为辛迪筹到医疗费。随后她又辗转回到美国治疗,但由于病情过于严重,辛迪“外婆”还是过世了。“辛迪过世的第二天,我早晨醒来,看到18个孩子发来信息。他们说,外公,别难过,还有我们。”罗伯特说,“徐州是一个温暖的城市,有这些孩子们在身边,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随着经济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公益和慈善。希望之家也有了更多年轻志愿者的身影。“每周三,中国矿业大学的志愿者都会来辅导孩子们功课,他们也为孩子们树立了乐于助人的榜样。”
谦虚的罗伯特并没有发现,其实他才是孩子们最大的榜样。因为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奉献,罗伯特2006年被评为“感动徐州十大人物”,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2011年被授予“徐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罗伯特却说:“如果对人们有一点点影响,我就很欣慰了。”
按照合作之初的约定,徐州希望之家将运营20年。“现在过去13年了。”罗伯特觉得时间过得真快,“孩子们还小,我想陪着他们长大,看着他们上大学、工作、成家。只要有需要我的地方,我就会一直留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