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派出所紧紧围绕市局“站在一线、干在一线、赢在一线”的总要求,结合辖区治安状况和警力配置,找准四个着力点,同步调整警务模式,创新方式方法,积极主动服务,着力提升维稳能力、基础能力、防范能力、服务能力。
一、着力固本强基,壮大基层“战斗实体”。一是增警力。合理配置警务资源,增强社区中队警力配置,民警由5名增至8名,协警由7名增至20名,切实增强“两基一防”工作力量;组建打处中队,承担辖区内刑事、治安案件办理;加强流动警务建设,增加1名警力,改善和提升流动警务车辆、装备,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加装备。为确保警力真正下沉,全面保障警务工作前移,积极争取当地镇政府大力支持,增加8辆社区警务摩托车,为基础工作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三是强手段。坚持“传统+科技”理念,加强群防群治、阵地管控等传统手段应用,排摸辖区视频监控点位情况,结合合成作战室,进一步加强涉稳事件研判、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从而确保社会面稳定。截至目前,共排摸出在重点公共区域监控124个。
二、着力警务前移,打造基层“平安站点”。一是实行“1+N”工作模式。以警务“前沿阵地”建设为抓手,实行“1警务室+多警务工作点,1民警+多协辅警”工作模式。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建立12个警务室,统一配备警用灯箱、门牌、桌椅,开通公安网线及配备公安网电脑等“标准型”硬件设施,为社区民警日常办公、办案、办事提供保障。二是实行联勤警务模式。理顺社区、办案区之间的关系,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实行案件民警与社区民警联勤,每个案件民警对应两个社区警务网格,负责网格内的治安、刑事案件侦破以及治安防范工作,实现多警联勤、联动、联考,形成整体作战合力,提升警务效能。三是实行民生警务模式。以“保民安、维民权、促民生”为目标,积极构建便民“服务站点”,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送证上门制等措施,积极开展“警民恳谈”、“警企对话”、“警民共建”等警民互动活动,将派出所所有民生警务事项前移警务站点,真正做到“窗口”前移,贴心服务。
三、着力优化巡防,织密防控“三张网”。一是织密重点区域防控网。调整夜巡队勤务模式,将辖区划分为3个巡区,实行二班三组巡逻体制,配备1辆警用汽车,对治安复杂区域、案件多发地区、重大项目、要害部位实行全天候、网格化巡逻,形成动态巡防、动态接处警的工作格局,提升重大警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对重点区域、路段、部位、时段的有效控制。今年以来,面对务工人员、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等安防压力下,侵财性刑事、治安案件显著减少。二是织密单位内部防控网。以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制为核心,加大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检查、指导、监督力度,定期上门开展保安基本技能指导,不断增强单位内部保卫能力;实行警企联动工作,保持与单位的定期沟通机制,督促改进人防、物防、技防工作,提高单位自防能力。今年以来,辖区单位内部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0.7%,治安案件同比下降8.8%。三是织密群防群治防控网。以警务室建设为契机,积极组建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消防员、巡逻员、护校员、护企员“七大员”队伍,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治安联防、警校联防、警企联防、村村联防,全力构建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通过警民共建,努力创建无贼、无毒、无事“三无”社区。
四、着力强化考核,压实社区警务责任。一是明确工作责任。结合工作实际,由各分管领导提出相应考核意见,进一步完善工作考核细则,并结合工作岗位明确考核目标、内容、标准,实行“单独考核”、“捆绑考核”、“交叉考核”相结合,形成“全所参与、上下努力、齐抓共管”的格局。二是注重过程监管。严格落实层级管理制,落实监督职责,确保责任到人,通过督察、抽查、倒查等方式,对警务工作进行全方面、全方位的动态监管,做到考核过程透明,使考核真正成为工作落实的“推进器”。三是加强结果考核。秉承着“奖勤罚懒、重奖重罚”的原则,按照每月、每季、每半年、全年的时限对全体民警、协辅警进行业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开。将考核结果与民警评优评先挂钩,与每月协辅警绩效挂钩,切实兑现奖惩措施,形成相互竞争、相互支持、齐头并进的工作氛围,不断激发基层所队活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