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南京去年完成35个小微公共空间改造项目 小区治理,“微更新”撬动“大幸福”

时间:2019-01-24

中国江苏网讯 废弃车棚改成游乐场,破旧凉亭变身阅读亭……南京市委社建工委、城管局、规划局、妇儿工委办近日联合发文,表彰2018年南京“微更新、 微幸福”优秀项目。去年,南京完成35个小微公共空间改造项目,看似“小修小补”的“微更新”,让居民在家门口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废旧车棚变身儿童游乐场

22日上午10时,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沿河社区沿河二村14栋与15栋之间的儿童游乐场里,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在此玩耍、游戏。

“这片充满童声笑语的游乐场,几个月前还是一片废弃车棚。”沿河社区主任苏丽敏告诉记者,沿河社区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14栋与15栋之间100多平方米的空地,原先是社区敞开式车棚,因无人看管,变成附近居民放置废弃自行车、堆放杂物的场所。车棚年久失修,顶部塌陷,成为社区最大的卫生死角和安全隐患。“去年10月,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社区将破损车棚全部拆除,增设涂鸦墙、攀爬设施等,两个月后,这片闲置空地‘摇身一变’,成为儿童游乐场。”

“无需大拆大建,以相对较小的成本,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小而美、微而妙’的改造,就是‘微更新’。”建邺区委社建工委的庞涛说,一片空地、一处小广场、一面墙,甚至只是一个垃圾桶,只要给它们动一个“小手术”,就能重塑区域功能,提升人居生活品质。

建邺区南苑街道话园社区的真园广场及周边绿化带缺失严重,通过补种绿化、设置便民休息椅,老旧小区绿意盎然;建邺区沙洲街道莲花嘉园社区修缮原有凉亭,在凉亭内增添书籍、杂志和文化橱窗,废弃凉亭脱胎换骨,成了“春光阅读角”。

南京市委社建工委介绍,去年,南京共开展35个“微更新、微幸福”项目,涉及全市11个区及江北新区,力求通过精细化“微改造”,让“微更新、微幸福”工程变成“真实事、真幸福”工程。

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微更新”项目,处处可见公众参与的身影。“改造之初,建邺区发出设计团队‘招募令’,拿出4万元奖金,征求民间设计‘金点子’。”庞涛说。

沿河社区沿河二村儿童游乐场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征求意见之初,沿河二村15栋一楼的住户第一个不同意。他家有病人,担心噪音会影响病人休息,小孩子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社区多次上门沟通,居民议事会开了4次,终于打开一楼住户的心结。游乐场用什么材料、摆放哪些设施、要不要有顶、多大的孩子可以进去玩耍等大大小小数十个问题,都是楼栋长、网格党支部成员充分讨论决定的。”苏丽敏说。

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基础上进行“微更新”,唤起居民共建共治的热情。沿河社区儿童游乐场建成后,社区组织40多位志愿者参与轮值管理,带动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清理落叶,打扫卫生。

话园社区真园广场一角的花坛里,一株红梅迎风绽放。“这块花坛我认领了!看,这边种了一株栀子、两棵月季,明年春夏就能开花。”真园8栋19号一楼居民王小玉说。广场改造之时,一楼住户们提出,在自家门前的花坛留出一点空间自我打理。原先绿化缺失的空地被居民种上各种植物,花坛的垃圾、宠物粪便等也由认领的住户主动清理。“十多位党员志愿者还自发承担起绿化修剪的任务。如今,这个没有物业管理的老小区,正通过共建共治,逐渐焕发新生机。” 话园社区一支部书记蒲芳玲坦言。

“微改造”让城市更有温度

据沿河社区统计,社区有7岁以下小朋友300多人。以前,离社区最近的儿童活动场所是一公里外的南湖公园,许多孩子最爱宅在家中。如今,近在咫尺的儿童游乐场不仅吸引他们走出家门,还吸引其他小区的儿童前来玩耍。

话园社区下辖的台园、趣园、澄园、思园等十多个小区,均建于上世纪90年代,建设时没有预留公共空间。真园广场作为附近唯一的广场,改造完成后,吸引周边十几个小区的居民前来休闲娱乐。

“我们社区改造的凉亭,地方小,作用却很大。”莲花嘉园社区书记胡继银说,社区居民多为拆迁户和失地农民,矛盾繁多。凉亭改造完成后,成为楼长、志愿者、党员的“议事亭”、法律援助人员解决邻里矛盾纠纷的“和谐亭”和社区小朋友放学后绘画书写的“阅读亭”,已成社区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

曾经陈旧老化、杂物堆积、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的闲置空间,经过“小而美”的“微改造”,变为居民身边的亮丽风景。南京市委社建工委介绍,南京相继出台《南京市城市设计试点实施方案》《南京市城市双修试点实施方案》《2018年度公共空间“微更新、微幸福”活动工作方案》,公众参与、多元共治,在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更新中,感受到变化,体会出幸福。

记者 鹿 琳

  • 上一篇: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南京新增22处城市休闲游园
  • 下一篇:南京开通20条出入境自助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