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运行得好不好、贷款流向哪里,事关经济发展高质量。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防控金融风险,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1月23日,江苏交出了2018年全省金融成绩单:社会融资总量全国占比同比小幅上升,贷款增长呈逐季加快趋势,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提高,直接融资规模(剔除央企后)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IPO(首次公开募股)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可以说,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势头不减,法人金融机构活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改革创新迈出坚实步伐,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两增一降一稳”,贷款结构再优化
在当前企业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依旧是主渠道。
“以细分领域龙头、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为维度,第一期重点选择了100户优质民营企业,一户一策制定了服务策略,避免简单‘一刀切’。”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林骅说,参加省市“纾困基金”“转贷互助基金”项目,借助于更高平台支持企业融资。从该行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末,近五成贷款客户为民企,贷款余额占比超30%,这个数字较2017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这是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缩影。从全省来看,贷款结构呈现出“两增一降一稳”的良性态势。人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说,通过统筹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主动调整信贷调控政策,积极发展直接债务融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制造业领域,持续实施金融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五年计划,促资金流向制造业。同时在小微企业方面,开展‘金融惠企大走访’活动,面对面了解症结和痛点。”他说。
具体来看,制造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实现了连续23个月同比增长,其中先进制造业领域获得了更多的贷款支持。前11个月,全省主要金融机构对15个重点先进制造业领域累计发放贷款同比大幅增长。民企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也明显加快。去年末,全省新增民企贷款近1500亿元,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新增超千亿元,是2017年全年的1.62倍。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镜像反映。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江苏的银、证、保等金融机构形成合力。以保险为例,去年,我省保险业不断创新新型保险产品,以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新兴产业发展,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提供153亿元风险保障,为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3亿元。另外,保险业还为4809家企业提供了63亿元环境污染风险保障。
“经济转型发展为保险业转型提供了土壤。”人保财险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夏玉扬说,以“保险+”模式,提高保障支持功能,做全省实体经济建设的“稳定器”。在该公司,2018年为40多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30万亿元。
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江苏金融业继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前11个月,五大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同比下降超过10%,而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进一步上升,超过了8000亿元。
“支持民营经济,服务普惠金融是破解客户瓶颈的必然选择。下一步将加大资源倾斜,创新服务手段,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持续解决好‘愿贷’‘能贷’‘敢贷’三个问题。”林骅说。
畅通经济循环,多渠道引活水
去年以来,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部分民营企业陷入资金困境。这些困难,从融资角度来看,是因为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金融机构内部经营模式相对滞后,货币政策管道不够畅通,监管指导、财政撬动、产业引导等政策协同程度不够。从宏观来看,则是因为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与外部形势的复杂变化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结构优化、亮点增多并存,新旧动能转换正在进行时。
信贷、债券、股权,是支持实体经济的“三支箭”。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要畅通经济循环,进一步优化融资服务,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试点,不断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从全省来看,“三支箭”正在发力。记者从人行南京分行获悉,日前,我省10只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落地发行,金额合计37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民企的困境。
去年,泰州市建设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实现突破。以债券为例,先后获批养老产业专项债券、绿色债券、停车场专项债券,并自2018年起两年内获得企业债权申报“直通车”资格。该市常务副市长杨杰说,除扶持企业上市、构建产融综合服务中心外,还以构建“1+5+1”现代产业体系为主,设立十多支专业子基金,引入省级智慧建设产业基金,组建长江生态环保发展基金,运作国家一类新药基金,构建形成总认缴规模超过100亿元的“1+10+N”产业投资基金体系,形成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在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董事长张伟看来,要想发挥金融创新作用,不仅需要加强资源整合,打通对接渠道,还需要做大做强私募和创投规模。“相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与资本市场对接不充分是制约江苏金融发展的要素之一。”他说,目前省高投已牵头组建江苏人才创投联盟、江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等,实现金融资源、资本市场资源、创业资源充分对接。他还认为,私募和创投能够对技术创新进行有效的“筛选”,打通产学研孤岛,让更多中小企业获得资本支持。
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已经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今年1月23日,备受关注的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获中央深改委通过。“要好好把握科创板机遇,推动核心技术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强的民企登陆科创板。”省证监局局长李明说,下一步将完善与各地市、发改委、科技厅等相关单位建立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协作机制,建立股改清单。同时建立民营企业梯度培育库,以及通过市场化债转股、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创新方式支持民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协同推进,防范“黑天鹅”“灰犀牛”
今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不仅要警惕金融领域出现的“黑天鹅”,也要防范经济运行中的“灰犀牛”。
“信用风险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不仅有部分积累的存量信用风险,还有一些新的风险暴露。”省银保监局党委委员黄世安说,服务好实体经济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根本举措,一方面要强化信贷精细化管理,一方面也要遏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防止社会风险传染,构筑内外协同、标本兼治的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查斌仪说,稳金融是工作主基调,稳金融供给、稳融资环境、稳金融秩序是工作重心所在。在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已经有超过10万家企业注册,累计发放贷款规模近6000亿元,成为稳供给、稳环境、稳秩序的新载体。
南京市副市长冉华说,要“开正门”“堵邪门”,坚持防风险与重建设并举,下一步将推进非法集资处置、互联网金融整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等专项行动,稳妥处置重点企业资金链风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瘦身减负、盘活存量,增强企业自身流动性,积极主动化解风险。同时,搭建“宁创贷”等平台,聚集金融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
在1月23日举行的全省金融形势分析会上,记者注意到,“协同推进”被各方认可,成为化解防范金融风险得力举措。郭新明建议,加强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完善民企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营造“竞争中性”的政策环境,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夯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基础。同时,对于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重点加强风险处置、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协作,增强工作合力。
记者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该局牵头建立了债券数据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协调金融机构稳定融资环境。与此同时,该局与上交所、省高投共建上交所江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培训各地金融干部资本运作实务等,目的在于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记者 赵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