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雪让金陵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图为雪后的鸡鸣寺建筑群。
本报记者 董家训摄
从去年正式入冬开始,我市便遭遇频繁的雨雪天气,截至昨天,南京今冬降雨降雪天气已达37天,降水量201.2毫米,创同期新高,日照时间仅有190.3小时,为同期第二低值。更让人郁闷的是,降雪刚结束,今天开始又将进入降雨模式,到周末太阳才有望返岗。从全国范围看,整个中东部地区今冬也经常笼罩在雨雪之下,多次拉响寒潮预警。今年冬天的天气脾气为啥这么坏?说好的“全球变暖”呢?
今冬已经下了7场雪,接下来3天全是雨
来自市气象台的统计,入冬以来,南京已经下了7场雪。尤其是本月8日开始的猪年首场降雪,降雪量达到暴雪级别,积雪深度最大达到13厘米,此后降雪断断续续,到10日才渐止。降水天气更是频繁。去年12月以来,全市雨雪天气达到37天,降水量201.2毫米创同期最高,日照时间也少得可怜,只有190.3小时,为历史同期第二低值。
饶是如此,老天爷仍不肯放过渴望阳光的南京人。从今天开始,连续3天都有雨,而且雨量明显。因冷空气主体偏北,气温缓慢回升,周内最低气温-1℃左右,最高气温9℃左右。
海水升温创新高,暖湿气流活跃导致持续雨雪
“这和暖湿气流活跃有关,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中东部地区大气中的水汽比较充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余锦华教授昨天向记者解释,近期来自孟加拉湾地区的暖湿气流非常强盛,暖湿空气从西南方向源源不断输入到我国,同时与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气在中东部地区交汇,持续湿冷的状态促使中东部形成大范围雨雪天气。而导致这股暖湿气流“生生不息”的,正是因为海洋温度升高,导致水汽蒸发加速。
上月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多个国内外机构发布的最新海洋观测数据显示,2018年海洋升温又创新高,成为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2018年全球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比1981—2010年的平均状态高了19.67×1022焦耳,比历史第二高的年份2017年高出0.91×1022焦耳。海洋热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温度上升,新的数据表明,上层2000米海水过去60年大约平均变暖了0.13℃,表层比深海变暖更剧烈。
全球变暖特点之一是极端天气增加
既然全球变暖,为何这几年大家普遍感觉冬季比较冷?而且不仅是中国,近期北美、欧洲等地区也出现了极端暴雪低温天气。
南京大学大气物理学教授刘红年解释说,全球变暖有两大特点,一是全球平均温度变化,还有一个是极端天气频率增加,“所谓的气候变化,关注的是全球平均情况,关注的是几十年至上百年尺度的长期趋势,而不是某个区域或者年际之间的变化。遇有持续低温冷冻天气时,人们对全球变暖的质疑总是此起彼伏。但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总体存在变暖趋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寒潮的增加也是气候变暖的一大体现。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增暖幅度较中纬度和低纬地区都要大,从而让高纬度的冷空气更容易向中纬度区域爆发,这种过程可能是一些严重寒潮频繁爆发的重要诱因。
记者了解到,2018年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显示,1901年至2017年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21℃,且监测表明,近20年是20世纪以来最暖的时期。其中,中国各区域的年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北方增暖幅度大于南方,冬季增暖幅度大于其他季节。
本报记者 钱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