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霞 本报记者 刘之沛
青山含黛,绿水如蓝。初冬时节,行走在青原大地,一条条玉带般的水泥路与苍翠的树木相依,一栋栋庐陵风格民居与庭前院落花草树木相伴,一个个绿色生态小区与碧水蓝天相融……绿色,已成为青原的主色调、基底色。近年来,吉安市青原区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践行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和生态综治观,融入绿色基因、幸福基因和永续基因,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
践行生态发展观,为美丽青原融入“绿色基因”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本着这一理念,青原区坚持工业重低碳、农业重特色、旅游重融合,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优先发展低碳工业。该区紧盯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发力,重点培育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工作,筛选引进一批符合新经济特点的高精尖项目。坚持“城中是园、园中是城”城市化发展理念,完善园区综合承载功能,实施园区、城区、景区联动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并进。今年以来,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该区以农旅联合社为平台,整合农旅资源发展一批集生态旅游、精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集群,探索“旅游+农业+农村+农民”合作模式,生态优势逐步释放出经济效益。
积极推进全域旅游。该区主动融入“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将生态建设与景区建设、文化记忆充分融合,推动旅游产业链升级。数据显示,全区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两项指标,连续多年实现25%以上的增长,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江西旅游强县”“江西省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区”等殊荣。
践行生态民生观,为美丽青原融入“幸福基因”
青原区坚持优先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幸福家园展示在世人面前。
该区针对环保突出问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保卫战,推进了“四尘三烟三气”“降坡封尘”等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市率先打响了治砂治水治超治矿“四治”攻坚战,关停、整顿砂场及砖瓦窑企业31家,煤矸石扬尘、砂石撒漏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全面落实“河长制”“库长制”,深入开展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的“三清行动”,严格划定工业企业生产污水排放不达标一律关停、城镇生活用水排放不达标一律限期整改、农村禽畜粪便处理不达标一律拆除三条“高压线”,对工矿企业及工业聚集区水污染、城镇生活污水等十个方面进行整治,让污水不下河、不入库,展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
践行生态综治观,为美丽青原融入“永续基因”
该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全面划定区、部门、乡镇、村(社区)四级生态建设责任,着力构建治理修复、保护监管、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共治共享、督查考核六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立了区环境保护委员会,推行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同时,积极搭建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引入并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构建专业化、市场化治污与政府、企业购买环保服务相对接的新机制,成功创建“处理机制常态运行、宣传动员常态开展、专项整治常态落实、改革试点常态推进、考核激励常态执行”农村清洁工程常态化工作模式,顺利通过了全省第二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考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