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安群李寅华本报记者练炼
数年前,瑞昌市武蛟乡小月村还是贫困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如今,小月村变富变美了,一个个新农村点,犹如珍珠镶嵌于赤湖之畔。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省农村示范社区、九江市乡风文明示范村……小月村捧得的一个个荣誉,印证了这里发生的美丽嬗变。
看清路子优生态
七旬老人陈迪茂是小月村一名保洁员,不仅将村庄拾掇得干干净净,还在门前种满了花卉。陈迪茂说:“村里空气新鲜,要啥有啥,一点不比城里差。”
农村,绝不是面貌陈旧的代名词。在村“两委”的积极争取下,近几年,小月村累计争取资金500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实现了新农村点全覆盖。村庄变美了,基础设施要跟上。村“两委”争取资金50余万元,上马自来水工程,并对1.2公里村道进行“白改黑”;投入100余万元硬化沿湖村道,并建设了旅游公厕,安装了高杆路灯。武蛟油菜花节期间,总会有不少游客来村里走一走,看一看。他们觉得,花海中的新农村,同样是景点中的看点。
迈开步子抓产业
小月村有500余亩土地位于武蛟乡万亩油菜基地的核心区域,今年,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油菜花地套种黑芝麻。村党支部书记杨清斌介绍,随着黑芝麻收割完成,每户贫困家庭可获得数百元的分红,其中到地里干活的,另外还有一笔报酬。此举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小月村充分利用集体土地,在瑞码快速通道旁建成了40亩油桃园,未来同样可增加村集体收入。今年,还争取资金64万元建成了100千瓦光伏发电站,已于9月并网发电,两个月时间已经发电1.5万千瓦时,年底可为村集体增收近2万元。
树立榜样淳民风
新村在于建,新风在于引。走进细屋陈村小组,文明乡风扑面而来。村民房屋的外墙上,绘有反映孝道文化的图画;结合义门陈家规,村里的祠堂成为家风教育的良好平台。如今在细屋陈等村小组,移风易俗工作基本实现“六个一”目标,即形成了一部村规民约、成立了一个红白理事会、组建了一支乡贤志愿服务队、建设了一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办好了一个乡风文明宣传栏、评选了一批文明示范户。
党员陈明华是一名致富能手。2015年,他出资30万元修通了村中1.2公里长的沥青道路。去年,陈明华乔迁新居,可他只简单办了六七桌酒席。他说:“村里制订了村规民约,咱们就得遵守。”无独有偶,77岁的陈前球老人数年前从城区搬回村里居住,义务管理文体中心和旅游公厕。遇到有年老村民不知垃圾如何分类的,他会上前帮忙,被人称作村里的“热心肠”。党风正、民风淳,恰如清泉细雨,润泽着每一名村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