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光华
点开“千里眼”手机APP,输入酒店代号、密码,厨房的实时画面映入眼帘。“厨房变‘透明’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举报,我们消费也放心多了。”说起“上馆子”的事,宜春市民汤福明连称变化大了,“登录‘同城315’手机APP,还可以查看商家信息、店内全景、地图导航……”
汤福明口中的变化,缘于宜春市袁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城区食品安全监管的探索。近年来,该局利用互联网创新监管模式,织就了一张“专业+社会”“执法+服务”为一体的立体网络。
这种监管模式如何运行?效果如何?1月中旬,记者深入宜春城区进行了采访。
现实逼出来的监管机制改革
一见面,袁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城西分局副局长颜友平就坦陈“家底”:分局28人,平均年龄53岁;辖区5个街道,近1.5万个体工商户、1685家公司;工作面广量大,包括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监管。
城西分局的现状,其实是袁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微观”反映。到目前为止,在宜春中心城区,该局辖区内有大中型餐饮店350余家、学校食堂193家。
“必须探索建立现代监管体系,以弥补执法人员紧缺等短板。”该局局长周文军介绍,“2016年,我们从消费者最关注的餐饮安全入手,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技术换人’、科学监管。”
该局找到上海一家网络公司,合作开发了“同城315移动综合执法系统”。袁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刘小隽介绍,这套系统融执法与服务于一体,不仅有预警功能、商家信息、全景图片、执法流程等,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搜索点餐、导航等服务。他介绍,与中国移动合作建设的后厨实时监控系统也在同步安装,目前已在232家学校食堂(餐饮店)完成了安装。
记者来到该局指挥调度中心,只见墙上大屏幕显示着多家餐饮店的实时画面。临近午餐时间,后厨工作人员有序地忙碌着,他们着装整洁、操作规范,案板和地板并不杂乱。
“每天有专人在局指挥调度中心监控视频,执法人员和消费者还可通过手机APP,查看后厨的实时视频。”刘小隽说,这项工程全部完成后,将整合接入“同城315移动综合执法系统”,实现“一个平台登录,立体全天候监督”。
现代餐饮安全监管的积极尝试
“比起以前,轻松多了。”袁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城东分局局长张永平表示,一是节省了执法人员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执法也更加精准。二是对经营户有了新的约束和监督途径,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等都更加规范。
去年9月的一天,城东分局执法人员通过监控视频,发现一家学校食堂有3名面点师上身赤裸制作面点,马上赶到现场,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有了设置在炒菜房、凉菜间、洗碗消毒房、仓库等重点区域的摄像头,可以随时监督餐饮店的工作情况。”刘小隽说,通过“同城315”平台,还可以查看商家台账、经营运行信息、整改情况等。监管效率提高后,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对小微餐饮店进行实地监督检查。
“压力蛮大的。”记者来到位于中山西路的鲲鹏幼儿园,园长颜美珍坦言,厨房变得“透明”了,执法人员和家长好像时时在盯着,不敢有一丝马虎。她带记者到厨房参观,只见餐厅墙上装着显示屏,实时传送着炒菜房、点心房、洗菜间、洗碗间等场地的视频。
“我们有513名学生,饮食安全原本就抓得紧。现在更好了,促使食堂工作人员更加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习惯。”颜美珍说,前不久,一名家长通过手机APP观看食堂监控视频,发现一名厨师口罩戴低了,马上反馈给她,得到及时改正。
深度推广需直面困难迈坎前行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建成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正日益完善,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同城315移动综合执法系统”后续完善,以及这种模式的深度推广,还面临着资金瓶颈。
由于资金缺乏,导致系统后续开发缓慢。“万一因缺少资金终止合作,势必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所有数据也将存在风险。”周文军为此担忧,“要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数据安全,必须要有自己的机房和数据库。但这需要一笔巨大的费用。”现在,该局正努力与宜春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协商数据库建设事宜。
基于上述原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尚未全面向公众宣传这种监管模式。而在向商家推广这一做法时,也存在一定阻力。有的餐饮店会以泄露商业机密、增加企业成本等理由不配合。因此,该区从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以及大中型餐饮店开始推行。目前,学校食堂视频监控基本建成,大中型餐饮店已建成80%以上。下一步,将逐步向小型餐饮店覆盖。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是个系统工程。”张永平说,这种监管新模式必须与日常巡查、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相结合,特别要把好食材原料的安全关。因此,执法人员经常上门检查相关台账,确保原材料进货渠道的合法,以及食品检验的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