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米镇青岚小学学生在该校计算机室上电脑课
导读: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
近两年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新区工委周亮书记和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毛顺茂主任及新区管委会王向阳调研员等领导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主任办公会和专项调度会,部署工作,解决问题,要求对全区3―5年不拆迁的薄弱学校实行“改造提升”,努力做到城乡教育发展优质一体化。
周再奔、见习记者薛柏武
生米镇山图村专门租了两辆大巴车,免费接送村里的孩子上学、回家
家门口的优质教育――红谷滩新区生米镇昔日面临停办村小变成“白天鹅”
走进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生米镇山图小学,崭新的教学楼、平坦的运动场、学生上下课有校车接送,谁能想到,这曾是一所面临停办的村小,全校6个年级,学生最少时只有数十人,如今已有学生141人,并且,还有13名非该村的外地学生选择来到这里上学;
走进该镇摄溪小学,高标准的实验室、现代化的电脑室、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让人难以相信,这是红谷滩新区最边远的村小,曾经的“丑小鸭”已经变成“白天鹅”;
走进该镇文青小学,在装备一新的实验室内,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调试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细胞。这所曾经的薄弱学校,如今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计算机室等各类功能室一应俱全,即使放了学,同学们仍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
罗拉,女,2010年出生,南昌市新建区石岗人,现在红谷滩新区生米镇山图小学读三年级。“我来自新建区石岗镇,2016年,我来到新建区望城新区打工,经过多方考察,发现附近的山图村小教学条件挺好,就把孩子送到了那里读书。加上老师也认真,孩子也努力,所以她成绩连续几年都在班上名列前茅。期末考试成绩近日出来,她又是全班第一。”罗拉父亲近日接受中国江西网记者采访时,喜滋滋道。
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毛顺茂在生米镇铁路小学调研
坚持“补短板”使得 “旧貌换新颜”――红谷滩新区近两年投入1350万元改造村小
以上生米镇各村小的的变化,得益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近两年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如今,在全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全镇近20所农村小学全都“旧貌换新颜”。
该区教育事业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高位推动薄弱学校改造,事关下一代成长,备受百姓期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周亮书记强调,红谷滩新区工委、管委会要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下更大决心,坚持“补短板”, 着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全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新区工委、管委会毛顺茂主任明确提出“生米镇辖区学校专项改造项目,要根据学校网点建设布局,在2年内分两批次建设到位”;新区管委会调研员王向阳也说“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聚焦薄弱学校,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通过抬高底部的方式,实现全区教育水平的优质均衡。”
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新区共投入1350万元用于生米镇16所学校“全面改薄”项目,其中投入800万元用于改善薄弱学校校舍,共采购图书51080余册、课桌凳1824套、计算机364台,建成多媒体教室105间。
新区管委会调研员王向阳在生米镇山图小学调研
基本达到“五个一样”――基本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愿景
农村学校改造提升不仅仅是改硬件,师资队伍也是制约薄弱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新区坚持“城乡共进”原则,按照 “招聘一批、培养一批”的思路,努力优化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出台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吸引优秀人才,同时规定“新招聘教师必须在农村薄弱学校任教满5年”。近4年,先后为生米镇农村小学招聘小学教师72名,全部分配到生米村小任教,有效充实了这些薄弱学校师资队伍。
多举措并举,使生米镇的村小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经过两年的改造提升,整个红谷滩新区的学校基本达到“五个一样”: 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养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基本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愿景。
生米镇东城小学体育室
村小变化巨大――让许多外出打工村民愿意将孩子留在家门口读书
“我也是在这里读书长大的,那时候我们读书都是破桌子、破凳子,有时甚至三个人挤一张桌子坐,坐不下还用白粉笔划线,一不小心过了线就要吵架,更不用说电脑、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有的村民家里都没装电脑,而下个学期,这里还要实施电脑教学呢。”在生米镇曾港村小,该校一年级同学曾俊宇的父亲指着多媒体教室笑着回忆说。
该校五年级同学曾新宇奶奶邓阿姨则告诉中国江西网记者,她儿子媳妇都在南昌打工,曾新宇以前在南昌市新建区城区读小学。前年,她们家人都感觉家里村小――曾港小学的办学条件也和城里学校差不多,于是,当年下半年,曾新宇就转回自己家的村小来上学了。
“现在我们家门口的村小也建了多媒体教室,有12台电脑,村小环境卫生也比以前好多了,体育用品如篮球、羽毛球、跳绳等样样齐全。以前,老师大多用家乡话教学,现在,老师都用普通话教学,孩子回到家也说普通话,引得我们一家人聊天都说普通话。”该校一年级同学曾思慧妈妈、从九江嫁到这里的熊女士连连为家门口村小的变化点赞。
生米镇青岚小学一年级同学刘梓依和曾港小学曾新宇有着相似的经历。“刘梓依2012年出生,她父母亲在南昌市上海路附近做事,小梓依以前在那边读幼儿园,本来她父母是想让她在那附近继续读小学,但她们一家人看到家乡村小办学条件变化很大,以前是在祠堂、砖瓦房里读书,现在是在教学大楼里上课,所以就把她送回来了读一年级。”刘梓依奶奶如是说。
吴可欣,女,2008年出生,家住红谷滩新区生米镇山图村吴家自然村,现在山图小学上学。“我以前也在这里读书长大,那时不仅房屋破漏、桌椅破旧,更不要说有电脑、上英语课了。2015年,因为拆迁,我家搬到了新建区,后来就想把孩子也转到城里读书,但经过比较,我发现我们村小的教学设施教学质量都挺好,不比城里差什么,孩子也喜欢这个环境。于是,就没有转学,我爱人在乡下带着她们。”吴可欣父亲也为家乡村小的巨大变化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