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斐
黎川传统手工艺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酿米酒、蒸洋芋粉丝、做灌心糖等等都曾是过去家家户户都会的老手艺,但随着城镇化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老手艺渐渐没落。近年来,一些特色老手艺产品走俏市场,勤劳聪明的黎川人敏锐抓住其中蕴含的商机,挖掘发展各种传统手工艺,在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下,与益农社、村邮乐购、淘宝等电商平台联合,助力米酒、灌心糖等多种手工艺产品焕发活力,带来乡村振兴新“钱景”。
走进社苹乡福源米酒手工作坊,一阵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一缸缸被黎川人称为“十月生”的米酒整齐地摆放着,不时有人上门买酒。“这是半个月前客户预订的酒,明天发货。”作坊主人李华指着一旁包装好的几瓶酒介绍,“我们现在每天出酒100公斤,仍供不应求。”2016年前,李华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全乡第一个村邮乐购站点,帮助乡亲们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不想许多人找他购买米酒。于是,他于2017年建起酒坊,每年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米酒1.5万公斤,不仅自己致富,还带领村里的贫困群众一起脱贫。
地处城郊的潭溪乡则以做有“状元糖”之名的灌心糖出名。每到冬日农闲时,家家户户制作灌心糖出售,成为该乡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到位于黎川古城景区的灌心糖专业合作社,网上接单、做糖、包装、发货,社员们各司其职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合作社理事长、潭溪乡河塘村村民李荣光介绍:“合作社注册了‘状元糖’商标,因产品质量好,很受市场欢迎。尤其是,自央视新闻网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对黎川灌心糖制作进行直播后,平均每月卖往北京、广州、福建等全国各地的灌心糖在5万公斤以上,月均销售额达100万余元。”为了扩大销售量,提升品牌影响力,李荣光等人还自发带着产品到上海、广州、南昌等地参展,同时利用微信、抖音、农产品APP平台宣传“状元糖”。他还计划成立黎川灌心糖协会,统一质量,打造黎川灌心糖地域品牌。
滑溜溜的粉丝是黎川人冬日最喜欢的一道菜。在黎川,最好吃的粉丝莫过于湖坊乡的洋芋粉丝了。如今,湖坊乡洋芋粉丝制作升级换代,传统老手艺助推脱贫产业发展。虽是寒冬时节,湖坊乡产业扶贫工厂内一片热气腾腾,工人们忙碌着,一颗颗“洋芋头”经加工变成了一根根透明洁白的粉丝。去年,该乡80余户贫困户种植洋芋近1000亩,每亩产洋芋3000公斤,以每公斤0.9元的价格全部卖给乡里的产业扶贫工厂。扶贫工厂负责人、水湖村党支部书记黄友华介绍:“我母亲是村里最有名的蒸粉丝能手,但人工制作难以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就琢磨着能否用机器代替。”2015年,黄友华经过反复试验,一台生产芭蕉芋粉丝的机器制造成功,大大提高了洋芋粉丝的生产能力,减轻了手工制作的劳动强度。2017年,洋芋粉丝通过绿色认证,产品畅销各大超市,还登上了国家部委的餐桌。据统计,该乡贫困群众依靠种植洋芋每户增收1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