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萍乡讯 (记者徐国平、刘启红 通讯员黎一君)去年11月4日,在总投资8553万元的芦溪县宣风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建的40亩玻璃大棚、20亩钢架大棚、300亩冬暖保温棚一字排开,蔚为壮观。作为该镇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的重点项目,这里将集中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承包8号大棚种植螺丝椒的贫困户江跃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4亩地一季可产辣椒2万公斤,每公斤收购价4元,刨去成本后有6万元的收入。“乡村旅游做起来了,以后的日子就更不用愁了。”他充满期待地说。
放眼萍乡,像这种带有“造血”功能的乡村旅游点,正以独特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和生态文化,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目前,该市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品味农家饭菜、亲近田园风光等各种形式的农业休闲点607个,直接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11家、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6家。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的70%和60%。
依托杨岐山的秀美风光和杨岐禅宗祖庭的文化底蕴,曾经靠“吃”煤炭资源饭的上栗县杨岐乡积极对接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规,着力打造以“禅文化”为魂的“禅意小镇”,并引进总投资2亿元的一方禅宗文化创意园,带动了当地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萍乡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引入国家旅游项目管理系统,调度在建项目39个,投资额达200亿元,累计进资89.6亿元,带动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该市还聘请省内资深旅游规划机构,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一个龙头、两大支撑、五大板块、八百里山水长廊”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如湘莲板块的赏花经济、芦武板块的户外经济、湘栗板块的采摘经济、城郊板块的美食经济,都各具特色,亮点凸显。
萍乡把乡村旅游作为富民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使旅游扶贫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一条新路。萍乡武功山景区依托旅游促进就业,农民变员工、变老板;依托旅游带动副业,土产变特产;依托旅游盘活资产,民房变客房。景区累计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了包括当地贫困户在内的300多名村民参与建设。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该市共有76个贫困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旅游投入,目前已有54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占全市脱贫村总数的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