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乡情民风】厦门土著青年的客家宴

时间:2019-02-14

中国江西网 记者温小强报道:这是小许与妻子小李婚后首次“回门”,厦门土著青年小许在除夕夜驱车数百公里,载着妻子来到了这个赣南客家小镇――石城县小松镇。他此行的目的除了带妻子“回门”,一起在这个客家小镇度过2019年新年,还将在这里摆宴招待女方故乡的亲朋。酒宴定于2月9日农历初五,小许入乡随俗,决定摆一桌客家宴。

2月8日,农历初四。午后,厨艺了得的小许和岳母、大姐开始着手准备初五的客家宴,不过操持惯了海鲜的小许做起客家菜来,也只能帮帮下手,少不了得请教岳母大人。肉丸、芋包、薯粉水饺、梅菜扣肉、炸芋丝,千百年来,无数客家人从中原千里迢迢至此,带来和储存下的家的味道,都在这每一道菜中。除了揉面、机打肉沫这样的“粗活”,小许还得小心翼翼用胖乎乎的手指捏水饺。让他新奇的是,岳母家烧着灶,用着干柴生火做饭。一通蒸、煮、炒、炖,柴火爆裂的声音和食物逐渐显露的香味慢慢弥漫在灶台四周。这样的气氛让小许想起陶渊明。

街边传来鼓噪的乐声,音响开动,窗前走过一片片彩色。推门看,是舞灯彩。客家的大姐们手中灯彩色彩红彤亮堂,鲜艳华丽,据说是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象征。石城古属楚越,巫风极盛,先民们为祈求家口平安、丰登大熟,时常举灯以消灾避难,积年累月,使石城民间形成了“事事当中有规矩,样样规矩不离灯”的说法。岳母勉力用夹着客音的普通话介绍起灯彩与客家菜,遇到不通之处,则全转为客家话,周围亲朋也用客家话应和。一口闽南腔的小许不时也飙出流利的闽南语,偶尔也歌唱两声,两种古朴的方言在灶下追逐。日暮西沉,灶口的柴火将四壁映得通红。

2月9日,农历初五。上午十一时,亲朋陆续来到,小许拿着香烟与岳丈立在大门两侧,男客来则分烟、客套,女客至便由岳母与大姐引去喝茶、寒暄。很快,宾客齐至,大家坐定,开宴。吃喝按下不表。

厦门土著青年小许的后备箱被岳母塞得满满当当,有薯粉、肉丸、芋包等等容易保存的客家食物。小许和妻子望着后视镜里的岳母慢慢变小,消失。像千百年来客家先人目送亲人在这个国度继续远征,她终于把女儿送往海边,在这块大陆最边缘的地方。

小许说,闽南人与客家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和欧美,但他们的语言和食物都顽固地保留着自己独属的地道特征。他们顽固的带着语言和食物在地球上流浪,就像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中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中流浪,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式浪漫。

我在手机这头不响。

  • 上一篇:《返乡见闻》那个养育你长大的一方水土是否还依旧热闹?
  • 下一篇:【新春走基层】昔日橘林茂美 今日山茶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