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不一样的变化 一样的幸福

时间:2019-02-14

编者按:

春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岁序更迭中,带来许多新期盼、新变化。本报推出“春节里的民生关键词”特别策划,聚焦基层群众过春节的温馨时刻,通过本报记者过年返乡时记录的热气腾腾的民生故事,感受社会发展中的民生温暖。一个个“关键词”,呈现民生新气象。

期 盼

家门口开建高铁站

本报记者 余红举

“你家什么时候拆?”“快了吧,已经完成测量了!”

在鄱阳县三庙前乡龙丰十甲村,这样的对话成为大家过年返乡见面时的问候语,因为刚开工不久的高铁即将唤醒这个沉睡已久的村庄。

“要致富,先修路”,许多年前刷在村口墙上的口号仍清晰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心中的路已经不再满足于以前的水泥或沥青公路,现在盼的是高铁。去年12月25日,昌景黄高铁开工建设,鄱阳南站也随之敲定。对于闭塞已久的龙丰十甲村来说,与鄱阳南站直线距离不足两公里,有望借着高铁建设摘掉贫困村“帽子”。

村里的余伟去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在武汉一家医院上班,他返乡只能先坐高铁到南昌,大年三十放假这天,不得不花高价从南昌租车回老家。“过个三四年,高铁通车了,上午还在医院坐诊,下午坐高铁就能赶上年夜饭。”余伟满心期待着。

“高铁门前过,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方便。”村党支部书记余正英说,“也给在本地寻找致富门路的村民带来好处。”2月5日,正月初一,村里几位能人聚在一起盘算着早做准备,吃上“高铁饭”,挨家挨户寻找可流转的土地:或借助鄱阳县已建成的荷花基地搞农家乐,或搞稻虾养殖基地……忙碌中他们憧憬着高铁的开建带来红利。

而更多的村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高铁建设的不断纵深推进,借助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龙丰十甲村也会脱胎换骨变身秀美乡村。三庙前乡党委书记陈慧斌说:“目前,鄱阳县已经对周边区域农房建设进行严格管控,酝酿打造高铁新区,不久的将来,高铁新城将拔地而起。”

早日坐上高铁出行

本报记者 洪怀峰

昌景黄高速铁路的开工,将结束余干县没有铁路的历史。对于这一消息,余干县的老百姓兴奋不已,也成为今年春节期间大家走亲访友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春节期间,记者在余干县采访了多名余干人,他们说出了余干人的心声:期盼能早日在家门口坐高铁出行。

在南昌居住的吴女士,经常回余干县探望老父亲,她对高铁的期待非常迫切。“现在从南昌开车回余干县城至少需要四五十分钟,而开通了高铁只要一刻钟。”对于吴女士而言,坐高铁回余干老家,享受的是快捷和舒适。更让她开心的是高铁将缩短余干县与南昌、景德镇等城市的距离,加快家乡的经济发展,改变家乡人的观念。

对此,从小生活在余干县的张建国、张建民两兄弟深有体会。“沿海城市交通发达、信息快捷、经济发展快,余干县相对而言还是欠发达地区。” 张建国坦言,长期以来,受水网密集影响,余干作为滨湖县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的困境。虽然距离南昌、景德镇等城市很近,但有区位无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是短板,有很多资源“养在深闺无人识”,比如余干毗邻鄱阳湖,境内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多。

现在,余干县终于盼来了昌景黄高速铁路的开建,这将为余干县畅交通、强产业、惠民生,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乐 邻

新春里的特别访客

本报记者 赵 影文/图

2月9日,南昌城下起了小雨,气温也降至4℃,家住红谷凯旋小区的何庆祥家迎来了特别的拜年客人。“何老,新年好啊。”周新华热情说道,“带了一点饼干和橘子,你们尝尝。”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新华(左)看望何庆祥

今年91岁的何庆祥拄着拐杖走到门口,和老伴热情招呼周新华去客厅坐,而周新华却先来到厨房查看卫生。“年前我来这里只打扫完一半,还有一些没有整理好,灶台上还有些油渍。”周新华告诉记者,她是该小区金葵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平时对小区里一些高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何老和老伴平时住在这里,我们会来帮着打扫卫生、整理厨房、陪老人聊聊天。”周新华说。

何庆祥告诉记者,今年过年孩子们都从各地回来了,家里人多热闹,但是过几天他们都要回到工作岗位。平日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小事,可以打电话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有时候拉家常,陪着说话心情也更好些。”

客厅桌子上摆着很多年货,年味浓郁。“这个花生挺好吃的,就是太小了,又硬,好难剥。”听到老人的抱怨,周新华笑着接过花生来剥。“年纪大了做事不利索,有的老人登高不方便,有的老人家里燃气、水电安全不够注意,这个小区里还有几十户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独居老人等,都是我们重点看护、服务的对象。”周新华说。

“新年我们拍一张合照吧。”周新华说着拿起手机按下了自拍键。

春节什么陪伴不可或缺?对于何庆祥老人来说,除了家人团聚,还有周新华带来的温暖,让这个春节留下更多暖心回忆。

邻里服务 传递温暖

本报记者 陈 璋

2月8日,大年初四,一场春寒冻得人直哆嗦。9时不到,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街道火神庙社区办公室里,三位老街坊不约而至,开始了一天的乐邻服务――看望社区里的残疾家庭和孤寡老人,为邻居们带来新年的温暖。

说是三位老街坊,是因为三人都已年过七十。袁荷花是这三人中服务邻居时间最长的一位,其余两人是受到她的感染,加入了志愿服务。乍一看到袁荷花,乌黑的头发、矍铄的精神,让记者很难想到她已年过七十。

提到志愿服务,袁荷花笑着说,做这些事,首先是主动自愿,才能一直坚持。“退休后,我身体挺好,看见一些困难的老邻居,总想帮帮他们。跑跑腿、打扫打扫,事情不大,却能为他们解决很多困难。”

说话之间,记者与三人来到了一户残疾家庭。

“袁姐,新年好!今天这么冷还来啊,太谢谢你了。”

“新年好!今天我们来给你们拜年,帮你们打扫一下屋子。”

受帮助的谭大爷夫妻腿脚残疾,不便站立,但几句问候,已能听出彼此之间的熟悉。随后,袁荷花与其他两人拿起扫帚、抹布,将客厅和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

“社区这些邻居对我们太好了,平时交水电费、去医院开药、到服务窗口办事,都是他们帮我们完成的。他们经常来问我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我真的非常感动。”谭大爷说。

火神庙社区主任陈金香告诉记者,社区里像袁荷花这样的乐邻志愿服务者有60多人,他们提供乐邻照料、乐邻老友会、乐邻课堂、乐邻寿星会等一系列服务。

“之所以称为乐邻,就是因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都是邻居,服务者有着乐观的心态,能够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陈金香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才能真正帮到实处,才能让乐善好施的美德传递给每个人。

畅 行

镇里建起公益停车场

本报记者 蔡颖辉

“有了停车场再也不用担心停车难了,车子停在这里既安全又放心,还不堵塞交通。”2月9日,夏忠军将车停在南昌市新建区石岗镇生态公益停车场内,等候其他亲友一同前往城区拜年。

61岁的夏忠军是石岗镇小岭村人,该镇集镇街道是他们通往城区的必经之路。每年过年的时候,随着采购年货、走亲访友的车辆逐渐增多,街道一下变得拥挤起来。“以前不少人将车子停在街道上,既不安全还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有时候一堵就是两三个小时。”

去年10月,石岗镇利用长征社区院内一闲置空地,投资300余万元建设生态公益停车场。今年1月,作为新建区最大的集镇停车场,石岗镇公益生态停车场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停车场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严格按照生态停车场标准建设,建有小车停车位278个、大型停车位28个、周边空地自由停车位300多个。它的投入使用,使得该镇集镇停车难和道路拥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尤其是春节期间周边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71岁的余锦文从事文明交通劝导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今年集镇的交通引导让他做起来感觉很轻松。“今年除了大年初三稍微有点堵之外,其余时间道路都很通畅。”余锦文说。乱停乱放的车辆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群众会自觉将车子停到停车场。

38岁的余怀日在集镇上经营着一家超市,以前每当这个时候,乱停乱放的车辆就堵在他的店门口,购物的人进出都困难。“现在的街道规范畅通,咱生意也红火了起来。”说起这前后的变化,余怀日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 上一篇:博物馆里年味浓
  • 下一篇:吉水好医生王竹女离世 捐献器官换来他人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