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璋文/图
编者按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
本报今天起推出两篇基层社会治理痛点调查报道,通过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问题,分析症结所在,寻找破解之策,凝聚社会共识,助力深化改革。
近年来,共享单车迅速发展,在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缓解城市拥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共享单车无序投放、乱停乱放带来的城市乱象,也一直困扰着管理部门。
截至去年底,南昌市共享单车投放量约43万辆,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红橙黄绿青蓝紫”。为治理共享单车乱象,南昌市多次出台相关办法。然而,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办法有的半途而废,有的“一禁了之”,有的尽管取得一定效果,但始终无法真正实现长效管理。
中山路与子固路交叉口,工作人员在维护单车。
红谷滩地铁大厦站口电子围栏内单车屈指可数。
南昌红谷滩江报路一处空地上的共享单车。
●探索
“停车规范可获奖励”措施却一直没有落地
2017年,共享单车大举进入南昌,不到半年时间,投放量就由2000余辆暴增至近30万辆。这年7月,南昌市首部针对共享单车的管理规定――《关于促进共享单车规范停放的管理规定》出台。
该规定要求,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要在城管执法部门指导下,采取电子围栏等技术,逐步设置智能推荐停车点,通过大数据和红包车、信用分奖励等奖惩措施,引导用户将共享单车停放到智能推荐停车点。但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奖惩措施至今没有真正落地。
2月12日,记者在丁公路及周边街巷走访发现,这里很难看见电子围栏,一些推荐停车点内,混杂着市民的电动车和各种共享单车。记者随机选择了几个品牌的共享单车扫码骑行,只有哈罗单车提醒用户,禁停区域停车将会扣钱。
在附近工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骑共享单车已有两年,但从未遇到过“红包车”,也没有因为停车规范获得奖励,“感觉没有什么变化”。
环保人员参与停放管理实施三个月后告终
2018年6月,南昌市城管委再出新规,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环卫保洁人员参与共享单车停放管理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新的方案提出由共享单车企业与城区城管委签订服务外包合同,环卫保洁人员参与共享单车停放管理工作,并获得劳务费用。然而,该方案只实施了三个月便难以再推行下去。
南昌市城管委市政执法处处长方政说,去年在全市7个城区8条道路进行了环卫保洁人员参与共享单车停放管理试点,尽管效果不错,但企业纷纷表示资金压力大,无法承担快速上涨的运维成本。
“这里面还存在企业诉求与政府诉求不同的矛盾,他们希望按单车数量来付钱,我们则要求按照道路来计算。之后,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陷入困境,我们就没有继续推行。否则环卫工的钱被拖欠了,会有更大的麻烦。”方政说。
电子围栏的尴尬 一边人没车骑一边车没人骑
如果说南昌市老城区共享单车数量太多导致停放无序,那么红谷滩新区如今却是数量锐减导致出行困难。
地铁大厦站作为地铁1、2号线的交汇点,周边写字楼众多,一直是共享单车企业的投放重点,单车使用率也非常高。但最近几个月,市民从地铁站出来后看到,除了十几辆南昌公交顺道公共自行车和摩拜单车,其他品牌的单车则不见踪影。
但奇怪的是,在江报路的一处空地内,密密麻麻堆放了数千辆被管理部门暂扣的共享单车。另据市民反映,在丽景路也有一处空地,一大批共享单车长期闲置。
一边是人没车骑,一边是车没人骑,原因在哪里?
“要在红谷滩投放,就必须实现电子围栏内停车,这是我们的市场准入条件。企业不能只顾投放不顾管理,没有升级改造的共享单车一律不准进来。”2月13日,红谷滩新区城管执法局局长黄作霖一语道破原因。
电子围栏,即共享单车企业在道路施划“泊位”,里面安装蓝牙道钉,一米范围内可以感应到车辆,然后才能锁车。目前,红谷滩区域内已施划600多个电子围栏,提供给已经全部完成升级改造的南昌公交顺道公共自行车和1267辆摩拜单车。
“红谷滩路面的共享单车数量已由数万辆缩减至5000多辆,而要完全满足市民骑行需求则需要3万辆左右。”黄作霖说,如今正处于过渡期,车辆肯定会比较少。
过渡期会持续多久?黄作霖表示“没有时间表”。“摩拜单车有部分改造好,是因为他们采用的是云端统一升级,比较方便。但其他企业,比如哈 单车则要一辆一辆单独升级,需要投入上千万元,还没有得到总部同意,所以路上难见踪影。”黄作霖说。
哈 单车南昌区域公关负责人彭婷表示,此前在红谷滩投放的1万多辆共享单车已基本回收,其中部分投放至其他城区,部分还在仓库。对于被暂扣的单车,企业将努力取回。
对此,不少市民认为,规范管理固然重要,但满足市民出行也需要重点考虑。每种品牌的单车特点不同,用户使用习惯也不同,突然大规模清理共享单车,不得不让市民重新面对“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的问题。
东湖区和青山湖区部分路段试行“路长制”,效果不一
尽管存在诸多问题,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南昌市在共享单车管理上的探索仍在继续。
2月13日10时,在中山路与子固路交叉口,数十辆青桔单车整齐划一地摆放在马路边。一名中年女子身穿绿色马甲,熟练地将用户锁好的单车摆放整齐,随手拿起兜里的抹布,将单车擦得干干净净。
该女子透露,自己是青桔单车的线下工作人员,每天负责中山路(沿江路-象山北路)的单车维护。“这是青桔单车‘路长制’管理路段,我们不仅会管好自己的车,也会兼顾别的品牌单车的摆放。”
记者了解到,“路长制”是一种以管理服务换经营权的机制。在企业“承包”路段,禁止其他共享单车企业投放共享单车,但允许市民零散骑行的其他共享单车停放,不过每晚都要进行清运。
南昌市东湖区城管执法局负责人表示,这一制度不仅能遏制企业恶性竞争,打击无视市民正常需求和配套设施容量,互相“跟风投放”的行为,还能避免共享单车企业将有限的运维力量分散到全区、运维人员“各人自扫门前雪”导致效率浪费。
对于“路长制”,方政表示,目前主要在东湖区实行,青山湖区部分路段也有试点,但实际效果并不一样,“因为不同的地方管理执行力度也不同。”
●声音
期待全流程管理
共享单车到底应该如何管理,方政坦言,现在城管部门仍未找到最佳管理办法。“电子围栏可以解决定点停放问题,但解决不了围栏内的维护;‘路长制’可以解决主干道停放问题,却兼顾不到小街小巷。还有西湖区正在试点的网格化管理制度,也无法对每个维护人员实时监管。”
“希望能有专门的机构,从源头上对共享单车进行全流程管理,而不仅仅是靠城管执法人员天天来抓停放乱象。如何与公共交通接驳,如何实现写字楼和商场内的停放……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否则把共享单车全都禁止了,不就成了因噎废食?”方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