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古窖“酿”新梦(图)

时间:2019-02-21

本报记者 殷 勇 范志刚

引 言

酒,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对文人墨客来说,饮一杯美酒,品到的是文化,是历史,更是一种情感。

正是怀着对中国文化的追寻,不久前,记者慕名来到刚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当时,我们只知道,作为“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在中国白酒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真正走进这里,我们就像一脚踏入了时空之门,意料之外地目睹了酒与中国文化不断相融的精彩一幕。

这一幕足够“悠长”。斑驳的墙根下,13个元代圆形古窖静静地聚拢在一起。2002年李渡酒厂的一次老厂房改造,无意间打开的一段尘封历史,首次用实物印证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使这里成为中国白酒当之无愧的“祖庭”。

这一幕足够“醇厚”。走近古窖群,依然酒香扑鼻。原来,古窖竟还留存着当时用于酿酒发酵的微生物,这里便开创了对国家文物进行“活体保护”的先河。看着一滴滴原酒,借助数百年前的酒窖、酒曲发酵和古法工艺,蒸发、凝结,再流淌出来,轻轻地打上一小杯,回味的已经不是酒的醇厚,而是千百年的沧海桑田。

酒不醉人人自醉。目睹这令人陶醉的一幕,我们深感,李渡白酒就是赣鄱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又一重要贡献;李渡古镇就是酒文化融入中国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但是,当我们很快就游完古窖遗址,不得不踏出这里之时,却深感意犹未尽。

我们多么希望能继续流连在这梦境般的酒文化世界;我们多么希望能借着一杯美酒不断地和中国历史对话……

这是我们的希望,这难道不也是古窖在新时代的梦想吗?

李渡古法酿酒。

已现雏形的李渡老街,开始有了古香古色的风貌。

游客参观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外宾在饶有兴趣地取饮李渡封坛酒。

古窖醉游人――在酒业与酒窖的互动中追寻方向

有酒就有窖。古窖的故事总是与李渡酒的兴衰密不可分。

近年来,一款瓶身印着“1955”字样的李渡高粱酒,因为传承着古窖的基因和梦想,备受市场关注,成为李渡酒重新崛起的标志。

“1955”,在李渡镇酒业发展史上,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数字。1955年,李渡镇万茂、万裕、万祥、万隆、福生、复裕泰、复兴泰等9家传统烧酒作坊公私合营,成立民生酒厂,4年后转为地方国营李渡酒厂,开启了李渡镇酒业新的篇章。这一时期,一款简易瓶装“李渡高粱”酒风靡起来,使“李渡”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地方白酒品牌。

然而,上世纪末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让李渡酒厂一度风雨飘摇,苦撑到2000年,还是陷入了3年停产期。2002年,进贤县引入一家香港公司对其进行收购,酒厂改造时仅垃圾和杂草就清理出了80多车,却无意间发现了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但此后6年,李渡酒业并没有利用好这一资源,始终惨淡经营。2008年,企业再次易主,接盘的是看中了这一宝藏的国内酒业名企――华泽集团(前身为金六福集团,后更名金东集团)。不过,华泽在各地攻城拔寨的“金六福模式”,意外在江西遭遇滑铁卢,先后更换五任董事长也无济于事。直到2014年,新一任董事长汤向阳走马上任,这名眼光独到的运营高手,摒弃单纯的营销,把目光聚焦到李渡酒的历史文化内涵上。

李渡酒最令人回味的是什么?经过走访老顾客和老员工,汤向阳得知,就是早期简易玻璃瓶装“李渡高粱”的味道;就是独一无二的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以及这背后的一个个古窖、一坛坛老酒。

2015年,李渡酒业将一批30年老酒与元代酒窖池的特级调味酒进行调制,按照老“李渡高粱”的口感和包装,复刻出了“李渡高粱1955”。价格不低,外表不靓,但就在不被看好之时,这款酒在当年举行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上脱颖而出,与8款白酒共同斩获赛事的最高奖项――大金牌奖章,成为最大的黑马。

“李渡高粱1955”的成功,从表面上看,是一次精彩的商业运作;但从内涵上看,却是李渡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的一次爆发。而通过这一次爆发,尝到了文化甜头的李渡酒,在国内酒业激烈的竞争中,跳出传统白酒营销方式,走上了一条差异化的文化营销之路。

如今,李渡酒业老厂区已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省工业旅游的典型代表。一批批游客走进这里,或徜徉在遗址,探寻中国白酒发展的脉络;或流连在厂房,体验传统酿酒的技艺;或沉浸在老酒库,感受美酒的孕育。李渡酒业还提供了从品尝酒糟冰棍、酒糟鸡蛋等衍生产品,到举行万人自调酒体验、酒王争霸赛,再到“定制私享”等全过程的沉浸式酒文化体验,使古窖得以“开放、共享”,让消费者有了从“在古窖玩”到“玩古窖”的全新体验。

“我们没办法和别人比体量,却可以和任何同行比历史、比文化。这是连茅台都羡慕不已的地方。正是借助古窖遗址这一核心资源,我们结合各种文化元素,打造了一年一度的封坛文化节。”李渡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阳建华说,“第一届文化节,我们预计只能请来100人,没想到最后来了300多人,卖出了300多坛封坛酒。现在,由消费者定制并保存在酒窖里的封坛酒,已经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国宝李渡、古窖陈香。古窖因为文化的弘扬而有了新的生命。

古窖巷子深――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直面短板

文化的力量,让企业找到了航向,更让企业收获了市场。但文化不应仅仅成为一种企业营销的手段,古窖应该要有更大的雄心。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李渡酒业已经在遗址的开发利用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从社会效益的视角来看,这里面还有广阔的空间。目前,在游客的构成上,走进遗址的,大多是团购客户、老酒爱好者,游客结构相对单一,知名度基本圈子化;在景区的规模上,遗址的范围有限,只要走出遗址,大多会感慨在这座积淀了千年酒文化的古镇里,酒的元素并不突显;在开发的力度上,李渡旅游产品定位不清晰、宣传力度小,各个景点之间缺乏关联,没能形成多样化的旅游路线;在整体的规划上,古镇现存古建筑大多散落在居民区中,尚未采取相应的保护修缮措施,也未形成以酒为特色的招牌。

阳建华直言:“要让遗址跳出‘白酒圈’,成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还需要各方携起手来,一起找回李渡古镇昔日的风采。”

千年酒乡,酒香千年。古窖的未来是否就在这千年当中?

据记载,李渡古称李家渡,有1400多年历史。早在唐贞观年间,李渡就因兴建码头,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商贾云集。同时,李渡又是临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才子辈出。特别是李渡盛产优质稻米,且井泉清亮甘洌。当这些人文和自然禀赋汇聚在一起,北宋时期,这里就涌现出不少的酿酒作坊。至元代,李渡有酒作坊6家、酒店14家,集中分布在后街至红石桥长约500米的范围内。到了明代,酒作坊扩展为28家,年产酒达十多万公斤。

然而,今天的李渡镇已是沧海桑田。当地人说:“要了解古镇的变迁,可以到翠花街去走一走。”

这是一条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老街,曾经酒肆遍布,车水马龙。但今天步入这里,两旁已是断壁残垣、枯木杂枝,放眼望去,仅有一栋木质的残破老屋和一座废弃的供销社小楼隔街相对。当地人告诉记者,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有18栋古屋夹街而立,保留着清时老街的历史风貌和酒肆“前店后坊”的格局。不幸的是,2015年9月的一场大火,毁坏了大部分房屋。据了解,李渡遗存的清代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包括翠花街在内的前街、后街、老横街、新屋下、邹家巷、红石桥、李公堂等8个片区,汇聚有多个乾隆至嘉庆年间的商铺、酒铺和“派衍寿春”酒库。然而,这些曾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大多像翠花街的变迁一样,在风吹雨打、日月轮回中,有日益消散的危险。

酒香还怕巷子深。像很多因历史遗存消失而失去乡愁的地方一样,如果李渡不能在遗存的发掘和基础设施的打造上有大的行动,单靠一个“陷”在镇子深处的古窖遗址,即使开发得再好,也恐怕是规模有限、独木难支,难以形成大的文化影响力。

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李渡古镇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古窖香天下――在古镇与古窖的融合中寻找出路

酒香渐散,文脉犹存。古人说:“一曲新词酒一杯”,当酒与诗词融合在一起,千百年来在李渡古镇激发了许多文人的灵感。其中,宋代宰相晏殊和王安石,更是在这里留下了“知味拢船”“闻香下马”的千古佳话。走进今天的李渡,看着一处处遗迹,品着一段段佳句,听着一个个故事,正是这样的文化传承,把历史与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古窖遗址和古镇融合与复兴,创造了无限可能。

于是,随着各地以文脉为核心,通过唤醒历史文化资源,重现昔日风貌;随着像茅台古镇等同样具有酒文化历史的地方,在保护利用和开发中,实现了文化传承、酒业发展、地方振兴;随着我省在2017年把李渡列入全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同年又选入省旅游风情小镇,在省级层面赋予了李渡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历史使命,沉寂已久的李渡也同样在回味文化中,寻找着出路,追寻着梦想。

对此,有专家认为,只有借助诗酒文化的接续传承,把古窖遗址这个“点”的深入开发,与古镇这个“面”的整体开发,融合起来,使两者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才能让李渡酒文化再现强大的影响力。

不断追梦的李渡,在等待着融合的那关键一跃。

最近,游客走出古窖遗址会发现,遗址所处的李渡大道两侧开始呈现出古色古香的风貌。原来,李渡镇于2018年11月启动了对李渡大道的仿古改造,打造出了一条全长1公里的仿古酒业街,着力再现酒肆“前店后坊”的业态,增强游客的参与感。此外,李渡还正逐步完善全镇交通路网,应对打造旅游集散地可能面临的交通压力。

与此同时,一个以酒文化为核心,以古文化为依托,融汇李渡镇渡口文化、戏曲文化、烟花产业文化的《李渡历史古镇城市设计》摆上了案头。该方案着力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复原与修缮、建筑立面改造、特色化重建等方法,串起遗址、青石桥、会仙楼、万寿宫、观音阁等景点,形成“一带、一心、两轴、五节点、五片区”的基本格局,打造出一个生态慢生活小镇。

足音响起,但前行的困难依然不少。李渡镇镇长陶仲新就表示:“蓝图虽好,但投资大、见效慢,特别是投资方的商业意图,要契合李渡镇的整体发展,因此招商引资难度大,需要持之以恒。”

对此,从事文化工作多年的进贤县文广局干部艾明辉也深有同感。他以安义古村为例进行了分析:“安义县对安义古村的开发历经30余年驰而不息,才获得了全国民宿知名企业镇远镖局的青睐,迎来了大发展。李渡镇发展旅游业,也应贵在坚持,不能急躁,应先做好旅游交通、业态多样、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要让古窖香天下,李渡的追梦者还有很多难关要闯。

专家观点:李家古渡,文化立镇

汪中求

李渡镇,因渡口而得名。李家古渡,从隋唐立街,宋元开圩,明清设镇,享有“走遍天下路,不如李家渡”的美誉。

今之李渡,交通发达更胜古渡。今日李渡,迫切需要进行文化梳理、整合和推出,而李渡的文化就沉浸在产业之中――美酒、烟花、毛笔、夏布。这“李渡四宝”足以支撑李渡古镇文化升级。

元代古窖,“国宝”李渡;沉浸体验,推陈出新。今日李渡酒业推出的沉浸式体验营销已经有了一定口碑,如果在元代古窖上再做足文章,其文化价值就不仅限于酒企受益。烟花绽放,国运兴盛;科学为基,艺术呈现。历年来,李渡烟花屡次在国际盛会上绽放。如果李渡烟花继续本着创新、安全、环保、科普八个字去操作,将有更大发展空间。文笔一支,文脉相承;历史纵深,地理连横。李家古渡包含了今天的文港镇。做好毛笔文章,不仅可以绘出历史纵深,还可横向联合全国纸笔墨砚名产地,借助网络进行“大合唱”。古朴夏布,还原生态;以工补农,以游助工。明清时期,临川县北和进贤西南一带,高峰时日产夏布千匹。现在,夏布近乎失传,急需抢救,要用文化旅游的概念再塑其价值。

我认为,李渡古镇要以“四宝贯通,文旅农工”为主题,用文化托起旅游,用旅游拉动产业,用产业带动民富。

(作者系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所长)

记者手记:天下无难事 只怕追梦人

面对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这样的国宝,面对千年古镇李渡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记者总有一种期盼,希望它能成为一张江西文化的新名片,引来无数游客和关注;同时也有一种失落,从发现至今,历经17年,这块“璞玉”虽然有所打磨,但还远没有光芒四射。

重塑辉煌,还需久久为功。千百年的风雨,洗去了它的繁华,要再现它昔日的风采,更进一步赋予新时代的魅力,需要大量的工程建设,需要群众的大力支持,需要规划的持之以恒,更需要资金的不断投入。面对类似的困难,从远处看,同样以酒文化为核心的茅台镇已是大放异彩;从近处看,同样地处南昌的佑民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也已小有规模。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这些成功的背后都有一群执着的追梦人。因为执着,他们有着愚公移山的壮志,一任接着一任干;因为执着,他们有着创新创造的动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由此,一个又一个困难,都在他们面前变成了纸老虎。

天下无难事,只怕追梦人。从坎坷到欣慰,从困惑到奋起,李渡的追梦者,展示了自己的执着。我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坚守这份执着,在曲折中再造一个如梦如幻的新李渡。

(图片由李渡酒业提供)

  • 上一篇:金融“18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下一篇:江西今年将确保10家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