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影文/图
2月8日,南昌市洪城路社区化工设计院宿舍居民张亮在“小叮当”微信群发布了一则信息:“窗外的树枝快压到电线上了,担心会引起安全隐患,请社区帮忙找人处理一下。”当天值班的社区工作人员徐艳看到信息后,立即联系了青云谱区园林部门,第二天,园林工作人员就将涉及安全隐患的树枝修剪整齐,修剪过程的图片上传到微信群后,居民纷纷点赞。
从反映问题、事件分配到整改流程、反馈结果,居民们不用出门,在手机上就能看个明白。“群众办事与基层管理部门解决就在一键之间。”张亮说。
如今,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不断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脸识别、智能感知、VR等先进技术走入寻常百姓家,在南昌多个小区,智能化应用加速破解社区管理难题,助力大量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与居民生活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
高创公司人员进行后台数据分析。
红谷凯旋社区民警查看监控。
智能化走进社区
南昌市青云谱区徐家坊街道洪城路社区书记钱响告诉记者,平日,社区居民反映较多的是政策咨询、矛盾纠纷、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很多事在群里发布就能得到及时回复,让群众不跑或少跑,”而且事件在群里能查到完整解决流程,很多居民很信任“小叮当”微信群,“有人会来办公室送上感谢信或锦旗,‘小叮当’让社区与居民的关系更亲密了”。目前,“小叮当”微信群覆盖了徐家坊街道17个社区2万多户居民,“‘小叮当’的铃声成为社会治理的哨声”。
如今,智能化在南昌多个社区居民眼里已不是生僻词。2016年,西湖区丁公路街道的兴柴北苑社区,在小区7个主路口设置14套动态人脸识别卡口,社区指挥室屏幕上可以实时查看小区动态,保卫居民安全。同年,高新区的北沥三和公寓也脱下老旧小区外套,披上高科技外衣。
2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北沥三和公寓,居民章腊根正和邻居在小区广场聊天,在他们周围,排布着一些高清摄像头,“以前这里治安不太好,有了摄像头和保安后,住着更安全、放心。”章腊根说。
在北沥三和小区的指挥室内,江西高创保安服务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廖辉生正和同事查看小区实时监控录像。“小区出入口有人脸卡口、车辆识别设备,小区内有139个高清摄像头,还有电子围栏警戒线,这些都是我们为小区居民设置的‘地网’,通过多维数据融合分析处理,后台对可疑行为自动报警并通知保安人员前往该区域,一般3分钟左右我们就能赶到现场处理。”
“流动地图”保卫社区安全
廖辉生告诉记者,北沥三和公寓处于城郊接合地带,早年间偷盗问题、卫生环境、物业管理等各类基层矛盾交织。“现在,偷盗事件几乎绝迹。去年有人企图靠近一楼某住户家,触动了电子围栏警戒装置,被我们当场抓了现行。”廖辉生说,高科技设备的辅助,让小区保安人员更精准地服务居民。
实时变动的数据让小区“全景图”流动起来,大数据共享让物业公司、街道、职能部门等多方力量联合,共同服务小区综合治理。2月13日,红谷凯旋社区居民周女士刷脸进入楼栋单元。“只要两秒钟,就能自动开门,很方便。”从去年开始,小区居民已经越来越熟悉VR和人工智能等在小区的日常应用。
“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对小区进行VR全景应用建模,立体化、可视化、数字化展现小区实有人口、房屋、车辆、单位等信息。”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民警龚强向记者展示了红谷凯旋VR智慧社区警务管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人工智能感知设备,做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机过留号、卡过留痕的智慧防范,及时预警。”
“目前我们对小区租户实行出租房旅店式管理,租户租房要持有效证件到物业公司备案,才能对智能门禁等使用授权。”龚强表示,智能管理方便社区民警了解掌握住户实时信息,利于对租房等重点关注人员有效走访,解决了社区人员繁杂引起的治理难题,“目前,通过信息化技术,该小区实现零发案,这项技术今后将在凤凰家园等更多小区进行运用。”
精细化服务居民需求
运用信息化技术不仅有助于社区基层治理,同时也能为独居老人、单身青年、留守儿童等人群提供精细化服务。70岁的南昌市民张女士是一位独居老人,平时生活有规律,每天下楼买菜、遛弯时间相对固定,“小区的智能设备能捕捉我的生活轨迹,如果哪天没出现,小区保安也能及时发现。”
市民李女士租住在南昌某智能化小区内。“我一个人租住在这里,就是看中了小区的监控设备,晚上走夜路也更放心了。”
“小区智能化管理能更多将事后侦查改到提前介入,将很多基层矛盾、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江西高创保安服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俊表示,“兴柴北苑、北沥三和等小区使用我们的醒目慧瞳、醒目云等系统,以政府购买服务、我们提供技术和人员等支持、小区居民受益为主要方式。”杨俊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服务南昌市179个开放式小区、77个重点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