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光华
村前大棚地,村后山丘绿。大棚里种蔬菜,山丘上栽药材。
两年前,樟树市中洲乡荷陂村产业空白,是经济“空壳村”。“乡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里资源活了,‘蛋孵成了鸡’,‘空壳’甩掉了!”近日,荷陂村党支部书记付小洪说,“去年村集体收入超15万元。” 中洲怎样抓村级经济,荷陂如何“蛋生鸡”?
第一招:整合资金搞项目
荷陂村有家烧砖厂,污染成为村民多年的心病。乡、村干部做工作,砖厂拆了,腾出了40亩地。“结合种植传统,大伙商定建大棚。2017年,纳入39户贫困户,成立荷陂蔬菜种植合作社,整合50万元扶贫资金,建成10个大棚。”付小洪说,大棚对外发包,每年5万元租金,其中2万元归村集体,2万元分给贫困户,1万元留合作社。
有人“搭好窝”,自己只管“孵蛋”,可把村民付金平乐坏了。他早就在盘算:大棚内种蔬菜,种火龙果、西瓜、甜瓜,大棚外栽种蜜柚、脐橙等树苗,再配合自己的“农家乐”,可实现观光、采摘、餐饮一条龙。
“果树种上了,去年搞了点大棚蔬菜、水果。”付金平带记者参观大棚。其中两个大棚种了1670多棵火龙果,今年可收获不少果子。届时,吃饭的客人会更多。
乡党委负责人介绍,中洲有12个村,乡里把建设产业项目,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抓手。通过整合扶贫资金、乡级注资引导、群众入股自筹等方式,目前已建成3个项目,可让4个村每年增收2至5万元。
第二招:流转土地促增收
流转土地很普遍,中洲做法很新鲜。中洲有2万多亩丘陵地。当地依托樟树“中国药都”品牌,推广中药材种植。鼓励各村流转土地给企业,2017年、2018年全乡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1万亩。
康庆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就在荷陂村流转了1600亩山地,建基地种枳壳。站在山丘放眼望去,去年3月栽下的枳壳苗,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范建兵介绍,现在正建设滴灌设施,枳壳加工车间也要动工建设了。
“企业进来了,村里不能甩手。”付小洪说,“村委会与企业签订了服务外包协议,企业一年给村里每亩20元,购买服务,村里为企业提供招工、看护、协调事务、处理纠纷等服务。双方都满意。”这一项,荷陂村集体每年可增收3.2万元。
第三招:集体资产再搞活
今年春节,付小洪心情极好。“下诗塘水库招标,村民以43.2万元中标,承包5年。相当于村集体每年增收8.64万元。”
荷陂村下诗塘水库有水面400亩,以前年承包费1万元。“乡里做出决定,收回不合理、不合法的土地、山林、水库承包权,经营好村集体资产,荷陂立即行动起来了。”付小洪表示,村民很拥护,都希望集体资产经营公开、公正、公平,把它搞活,惠及所有村民。
村里有块180亩的油茶林,因多种原因,且未经合法程序,长期被人以每亩每年5元承包,群众怨声大。乡、村干部反复找承包经营者做思想工作。最后,将林子收回重新招标。由此,给村里每年带来1.4万元的收入。
乡干部介绍,为确保公平公正,乡党委、政府定了“调”,收回不合理、不合法的集体资产经营权后,还要做到五条:一是定底价向乡政府报告;二是公开竞标;三是水库一律人放天养;四是确保山塘水库Ⅲ类水质以上;五是承包期不超5年。
中洲乡有水库、山塘75座,其中小(二)型水库18座,通过合法程序,目前都在逐步收回。重新招标后,收益全部归村集体。
以上三招,使中洲乡12个村全部实现有收入,其中5个村年收入超5万元。“蛋生鸡”,全乡经济“空壳村”都被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