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曹琦报道:“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13亿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的能力。”教育是民生之本,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莘莘学子,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经过十多年发展,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犹如春风,吹散了愁云,温暖了寒门学子渴望求学的心,为他们的未来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近日,《人民日报》公布了2018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来自江西的两名学子入选。其中来自江西农大的蓝芳仁,正是一名没有“伞”的大四学生,在努力奔跑的道路上,正是来自八方的支援,让他能够快马加鞭未下鞍,万水千山只等闲。
江西农大2015级学生
蓝芳仁入选2018年国家奖学金名录没有伞的孩子更加努力奔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是推进教育公平的第一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程。
为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2007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首次对我国学生资助制度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形成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新体系。与此同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此前,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国家学生资助获大学生最高满意度。
“除了感谢,我想,找不到更好的词诠释内心感受了。”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蓝芳仁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是孤独者,国家、社会、学校时刻在关注我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传递着爱心和关怀,我们应该怀揣感恩的心,励志成长。
今年22岁的蓝芳仁,是来自江西上犹县的一名畲族小伙,系江西农大2015级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从小就是留守儿童。“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在外务工,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我就跟姐姐一块去上学。到了中学,也一直在学校住宿,从小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早早养成了非常独立的个性,比同龄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因各方面表现优异、专业基础扎实,综合测评连续6个学期名列年级第一,蓝芳仁已被免试推荐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家禽遗传育种方向的硕士。“当初选择江西农大和动物科学专业的时候,就是被校友黄路生院士的事迹感动,想追寻他的脚步在动物科学方面,闯出一片天地。”蓝芳仁说,“经过深入学习后,发现自己对生命诞生的奇迹非常感兴趣,坚定了我走科研的道路,并立下小目标,一定要读中国农大现任导师的研究生。万一保送不上,就一定要考上,认准了就不放弃。”
是非经过不知难,像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给自己定下目标,对蓝芳仁来说,就像是在不停地“打怪升级”,让他乐在其中。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在师友的帮助下,能一点一滴看见进步是幸福的。如今的他,正在不断修炼自己养鸡的境界,“以前老师经常跟我们说,养鸡的最高境界就是洞悉它们的喜怒哀乐,让动物活得舒服。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还要多多修炼内功。”
让师生有一份沉甸甸的获得感
为使学生有更多获得感,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从学生一进入校园,便为每个学生安排了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刘三凤老师便是蓝芳仁的学业导师兼生活导师。她说:“蓝芳仁同学,本身学习就很自觉,目标很明确,学习也很专注,执行力比较强,常常利用假期去养殖场实习。”
如何更好地激励和引导学生成长?刘三凤告诉记者:“在学生身上倾注多些时间和爱心,比如偶尔让他们来我家做饭,也会请他们吃吃饭,建议他们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这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蓝芳仁是学校排球队的队长,有这样一个拿得出手的爱好,不仅能锻炼了意志力,同学间也能培养深厚的感情。”
“对于蓝芳仁同学这样家庭困难的学生,学院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成长,同时为他们提供锻炼平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蓝芳仁担任了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比较强,一直在以默默为学生服务的方式回报社会。”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廖述香说。
蓝芳仁大学期间的部分获奖证书
师者父母心,在江西农大还有很多这样厚德博学、抱朴守真的老师,他们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无私帮助,让蓝芳仁这样的农大学子,不仅在学业和生活上有人指点迷津,还能享受到学校为其提供的特色绿色屏障,让他们上得起学、上得好学,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作为一所农业高校,农大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比例较高,仅每年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的比例就达到了近20%。学校党政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每年把近6.5%的事业性收入作为校级奖助学金,超过了省教育厅下达的5%比例,这跟学生的需求也是相呼应的。”
江西农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徐峰告诉记者,“像蓝芳仁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在寄送录取通知书同时,学校的辅导员会在他们入学前一个个打电话去摸排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帮他们一笔笔把资助账算清楚,量身定制资助礼包,让家庭经济困难孩子真正入学无忧。”
事实证明,这些举措给农大学子解决上学问题开辟了一扇扇绿色通道大门。“教育公平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命运。看到他们因为获得了帮助,在追梦路上更加无忧无虑,我也深感欣慰。”徐峰主任坦言,做资助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资助路上他和同事们都有一份满满的获得感。
阳光是高校资助工作最好的“防腐剂”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无论是教育公平、还是教育质量,教育改革历来都是从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起步,终点却是民生福祉。
我们欣然看到,在农大学生资助事业真正成为温暖广大学子的阳光工程。"阳光就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最好的监督手段,所以必须公开透明,资助工作就好做多了。”据徐峰主任介绍,资助工作资金量大、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如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让学生满意、大众放心,是一项非常值得去探索的工作。“从2016年负责这块工作开始,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规范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后来在跟分管资助工作的校领导交流过程中,想到成立一个资管委组织,既体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也让学生在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上,能够有足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017年,我们就在全校范围精心选聘了近100名同学为校聘学生资助专员,成立了江西农业大学资助工作学生管理委员会。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据了解,江西农业大学资助工作学生管理委员会成员,先是由学院推荐,选取3到5名政治素质、个人品格和学习优良的学生,通过了资助中心统一的笔试和面试后聘任。“主要是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服务同学的态度,第一批确定拟聘任的学生资助专员我们还一个个给学院辅导员打电话,再进一步考察斟酌。事实证明,这样选出来的学生资助专员素质很高很可靠。”徐峰告诉记者。
为了发挥好学生资助专员在资助监督中“千里眼”和“顺风耳”作用,学校规定各个班级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以及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要召开班级民主评议会,班级评议小组不能少于班级人数的20% ,自己申报的同学需回避,班主任老师为评议会的主持人,学生资助专员必须在场进行全程记录,并对结果进行确认。近两年学生资助专员每年都参与了全校近500个班级的现场督导......
“这样,监督的触角一下子就深入到了所有的班,没想到师生不但没有抵触情绪,而因为这种方式接地气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这些专员都经过了培训、对资助业务很熟练,老师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助手,学生也很欢迎,以前有疑问甚至有些异议时学生可能有顾虑不敢提,现在在可以随时跟学生资助专员沟通反映,有确实不符合政策的可以纠正,有些疑惑的专员可以做出解释。”凭借阳光公开,也让徐峰等资助工作者的心理压力减轻了不少。
“农大经验”获师生一致点赞
为进一步完善资助工作、练好内功。江西农大专门建立了一个资助信息管理系统,从学生申请奖助学金到班级评议、院资助小组讨论、院党政联席会研究、校评审委员会评审、校长办公会通过的进程都同步到系统里面,学生可以随时掌握评选进程。“这样一种管理方式,非常公开透明,让我们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一种获得感,感受到公平公正,觉得学校老师也确实很想为我们做一些事情。”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蓝芳仁,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点赞。
构建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个人自助的发展型资助模式,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江西农大在行动。突出学生在资助规范管理,保障学生资助资金安全方面的监督作用,筑牢资助安全的绿色屏障,江西农大也开创了独特的“农大经验”,使学生资助事业接地气、暖人心,该经验2018年在全省资助工作大会通过典型发言被分享,受到资助战线同行的广泛关注。
2018年下半年,江西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在全省民办院校开展《江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十不准》巡回宣讲报告会,“农大经验”被广泛分享。徐峰说,“归纳起来,就是“学校统领、学院负责、班为主体、全员参与”的一种资助工作模式,受到青睐可能是因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不复杂,其实就是大家各司其职,层层把好关,层层负好责。实践证明,越是公开透明,越是理得顺,工作就越好做,学生也越满意,资助育人效果会大大提升。”徐峰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道,“这不一定是最好的模式,但是通过实践证明很管用,从我们的后期调查来看,学生的满意度还是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