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用再受风沙之苦了,人居环境变好了,返乡建新房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3月18日上午,家住新建区厚田乡龙王庙村的夏火金颇有感慨地说,他做梦都没想到,曾经的人居环境极其恶劣的小渔村,也能变成如今的“绿色家园”。
其实,龙王庙村的变迁,只是南昌赣江沙区变绿洲的一个缩影。更可喜的是,从单纯治沙到对沙漠的综合治理和优势利用,曾经的沙区已迈上了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厚田乡被防沙绿化林“护卫”的农田
曾“荒”名远扬如今满村绿树清心养眼
处于厚田沙漠中心区域的龙王庙村,曾经“荒”名远扬。如今,这个蜗居赣江之畔的“沙村”,有了怎样的改变?3月18日上午,怀揣问号的记者踏上了寻访之旅。当日上午9时45分许,车子驶出丰厚站后,右拐进入一条干净整洁的乡间公路。
沿着公路往前行驶了10几分钟,导航显示来到了龙王庙村。然而,眼前的一切,让记者不禁怀疑导航出错――村子被郁郁葱葱的湿地松所包围,走进村里,房前屋后路边也都是绿树。“这是龙王庙村吗?”记者敲门进入一户村民家,穿着西装的男主人夏火金给了记者一个肯定的回答。
“村子里的树长得真好,完全看不出这曾经是一块沙漠之地。”看出记者的疑惑后,夏火金笑着说,这些年,政府一直在发动村民种树。如今,村里想种树都找不到一块闲置的空地了。在村西头,夏火金指着一块被湿地松林围绕的油菜花田说:“你看,那里曾经是一片黄沙,现在都成了能种农作物的旱地了。”
沙漠变绿洲村民陆续回村建“别墅”
今年57岁的夏火金,还清晰地记得村庄变成绿洲之前的景象。
“我们这村,在1986年以前叫龙王庙渔业捕捞大队,那时候很苦,我们住的都是茅草屋,村里村外都是黄沙。”夏火金回忆说,那时候最怕刮大风。大风天里,黄沙满天飞,田地里是沙,饭菜里也是沙。到了夏天,经过太阳烘烤的沙地地面温度可高达70摄氏度,把生鸡蛋放在上面都能烤熟,人居环境极其恶劣。因此,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偕全家外出打工。
夏火金告诉记者,为阻挡风沙的袭击,防止更多肥沃的良田遭风沙吞噬,从20世纪80年代起,当地政府与村民便踏上了一条艰辛的治沙之路。一开始,有关部门组织龙王庙村种植一种叫蔓荆子的耐旱草本植物。此植物特别适合在沙地上生长,能起到固沙与改良土质的作用。另外,蔓荆子结出的果实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价格最高时每公斤可卖到4元多。后来,蔓荆子的售价回落,村民获益不大,就改种不仅能有效防沙固沙,还能调节沙漠气候的湿地松。截至目前,龙王庙村已栽种了1400多亩松树。
绿化好了,黄沙控制住了,村里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近些年来,原本外流的村民也陆续回村。“你看,这是夏树根建的,这是夏建勇建的,这是夏长龙建的,这是夏爱民建的……”夏火金指着一栋栋漂亮大气的“别墅”说,这些村民在赣江上跑运输,都赚到了钱,完全有能力在城里买房,但看到村里的环境变好后,都选择了回村建房。
万亩防沙林成村民们心中的保护神
当日下午,厚田乡林管站站长夏祖红也告诉记者,整个厚田乡除了龙王庙村,象潭村和狮子村也曾饱受风沙之苦。但经过几十年的治理,这些地方也成了绿洲。成片的湿地松,让人完全想象不到,如今这些树木扎根的地方,曾经都是荒芜贫瘠的沙地。
防沙治沙,一直是厚田乡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厚田乡每年都要组织栽植和补植大量的湿地松等固沙植物,并且指派专人养护管理。虽然,由于土质条件的原因新栽树苗只有20%左右的成活率,但通过几十年的坚持,乡里的防沙绿化林现已达万余亩规模,并在逐年扩大。
“如今,这些湿地松二代都快要成林了。”夏祖红说,随着厚田沙漠防沙绿化林的逐年成长,固沙蓄水的成效愈加明显,沙化程度得到有效遏制,沙区群众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曾经的不毛之地,现在已郁郁成林。这些挺立在黄沙中的绿树,也成了村民们心中的保护神。
走绿色之路沙地变成生态森林公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南昌赣江沙区除了厚田乡,还有南昌县的冈上镇,在20世纪80年代前,这里为风沙化危害特别严重的区域。但是,通过30余年的综合治理,沙化已得到扼制,原生态得到全面恢复。如今,这里不仅成为全省治沙典范,还“逆袭”成为南昌市第五个省级森林公园――江西省兴农沙漠生态森林公园。
南昌县林业局营林科科长衷诚明告诉记者,该沙漠生态森林公园位于冈上镇兴农村,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区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沙化极为严重。秋冬季节,西北风夹带流沙,每年以20至30米的速度向南推进,淤塞道路,吞没农田,迫使36户村民整体搬迁。夏天区域内地表温度高达70度,沙丘上寸草不生,林木覆盖率不到30%。
由于区域内群众饱受风沙带来的危害,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政府和上级林业部门大力支持下,区域群众从造林护沙着手,选育了适应性强的林木品种进行栽种,精心管护。经过30多年的努力,沙害得到彻底的扼制,区域内林木覆盖率达到60%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园进一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并且加大了阔叶树的造林力度。2018年,南昌县财政投入49.5万元用于森林公园绿化提升,沙丘上林木由原只有针叶树种,逐步向针阔混交林转变。目前,公园内的树木有湿地松、马尾松、枫香、刺槐、香樟、木荷、泡桐、桂花、枫杨等几十种。
“自2006年森林公园成立以来,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衷诚明告诉记者,走进公园,如走进一个大自然氧吧,宜人舒适的气候让人流连忘返。据统计,仅2015年至2018年,游客就约达6万人次。未来,还将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契机,以建设生态村庄为重点,将公园打造成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