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马安乡上宝村旁不远处的小山是乡里的垃圾填埋场,随着垃圾越积越多,很多垃圾都被露天堆放,村民生活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村民谢先生向江西省“五型”政府建设扩大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平台(问政江西)反映了此问题。对此,马安乡政府回应,已开始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标准化改造,于都县举一反三,计划投入数千万元对全县类似问题进行整改。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新闻记者黄玉龙、见习记者王熠帆/文
村旁山上填埋垃圾对村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谢先生称,上宝村风景优美,景色宜人,2003年6月被列为首批全省历史文化名村。2018年6月开始,根据当地政府要求,村民家的生活厨余垃圾不能自行处理,需按要求用袋子装好堆放在家门口,然后由垃圾清运人员统一收取。而全乡收取后的垃圾都被倾倒在村旁不知名的小山山顶上。
“直到现在,山顶上垃圾面积超过200亩,从远处看,就是一座‘垃圾山’。”谢先生称,由于“垃圾山”位置比较隐蔽,加上运送垃圾都是从隔壁的西汾村上山,上宝村村民们一直以为垃圾总量不会很多,直到今年春节前,谢先生上山顶看了一次,原来情况很不乐观。从谢先生发来的照片和视频,可以看到山上堆满了垃圾,低洼处还有不少垃圾浸泡在水中。谢先生表示,山顶上的垃圾越堆越多,已给周边的村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垃圾会随风飘散到村里来,每到夏季,空气中散发着难闻的酸臭味,引来不少蚊虫,还有一些污水会渗入村民们日常洗衣洗菜的河水里。
县“五型”办对问题督办,县环保局积极回应
除了上宝村外,隔壁的西汾村也受到“垃圾山”的影响。村民表示,因为垃圾车每次都要穿过西汾村,“一路运一路撒,一到夏天,被引来的蝇虫格外多”。马安乡政府会派工作人员到村里发放一些防止蚊虫的物品,还教村民们把具有黏性的网状布悬挂起来,放一些蝇虫喜欢的诱饵在下面,这样可以减少蝇虫的数量。但在村民看来,这些方法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接到谢先生的反映后,江西省“五型”政府建设扩大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平台(问政江西)与于都县“五型”办联系,县“五型”办对问题进行了转交和督办。3月29日,于都县环保局回应,3个工作日内反馈情况。当地下午,记者就收到了马安乡政府的回应。
马安乡政府对垃圾填埋场启动标准化改造
马安乡党委、政府对问题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进行汇报,并成立了以乡长刘奇为组长,副乡长张昌政为副组长的专项整改领导小组,就有关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据了解,马安乡政府已启动对该垃圾填埋场的标准化改造,将邀请环保专业人员指导填埋场的无害化整改,在填埋场底部铺设防渗透膜,防止污水渗透影响村民生产生活;修建挡土墙,隔绝生活垃圾,避免污染周边环境;修建净化池及生态池,净化渗透液;开挖泄洪沟,防止雨水二次污染。 后期会做好垃圾的消杀处理,做到日清日运,垃圾入池后抛撒石灰粉进行杀毒,然后定期覆土填埋,确保垃圾不外露,减少气味及蚊虫滋生。
目前已对原有堆放露天垃圾进行了回挖,完成了防渗膜铺设,正在建设防渗墙、开挖排水沟、建设净化池,预计四月底整体工程全面完工,确保垃圾填埋场污水不外渗,不污染外界水源,预计总投入100余万元。
于都县拟投数千万元整改全县类似问题
上宝村的问题还引起了于都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于都县举一反三,出台了《于都县乡镇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整改方案》,计划投入数千万元对全县范围内类似问题进行整改。垃圾发电项目已经启动,预计2年后建成并运营,届时可彻底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
对于西汾村村民反映的“清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沿线抛撒垃圾严重,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问题。马安乡政府决定从4月1日起更换保洁公司,增加垃圾清运车辆、设备、人员,加大清扫力度;要求保洁公司做好垃圾转运保洁,对垃圾运输车车斗进行覆膜,减少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抛撒,增加保洁员沿线清扫频率,尽量减少对运输沿线环境影响。加强对保洁公司监管的同时,乡政府政府还出台了《马安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具体实施方案(试行)》,以上宝村为试点村,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理,成熟完善方案后全乡推广实施,切实减少垃圾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