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老谭“三变”

时间:2019-04-11

邱海明 本报记者 刘启红

人勤春早。4月1日,在萍乡武功山景区的万龙山乡三勤村村委会,42岁的谭准正忙着把全村低保人员信息录入电脑。只见他手指飞舞,键盘发出清脆的响声,屏幕上一个个字符和着节奏欢快跳跃。

眼下,谭准身兼三勤村村委委员和扶贫专干两个职务。不过,在他身上,曾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人生际遇,熟悉他的人为此都叫他“谭三变”。哪三变?

一变:儿子患病,富裕户变为贫困户

谭准属于脑子活络的山乡青年。高中毕业后,他辗转广东中山、东莞等地做车工,月收入3000多元。再加上父母也是闲不住的人,趁着身体硬朗四处做活补贴家用,那个时候,谭准一家年收入达五六万元,在当地算得上是殷实之家。

变故发生在2008年。当年,他刚满十个月的大儿子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接连做了两次手术,前前后后花去了18万元。此后,为了照看儿子,谭准不得不辞职返乡。十多年过去,儿子的病情仍然没有明显好转,但却已耗尽了一家的全部积蓄。

2014年,经过村民代表民主评议,谭准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变:自力更生,贫困户变为农场主

“砖土炉中火正旺,三勤人家酿酒忙。醇香惹得路人醉,笑问此身在何方?”这是谭准为自家酿制的“三勤茅台”写的一首赞美诗,言语中透露出满满的自信。

从原先的殷实之家,“退步”为贫困户,情非谭准所愿。于是,他决定靠自己的持续奋斗,改变这种困境。2016年,谭准获得扶贫小额贷款,成立了辰阳家庭农场,主要业务是酿酒与养牛。记者在谭准的储酒间看到,大大小小的酒缸摆得满满当当,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他自豪地介绍,这些白酒全是用优质稻谷和高粱酿造而成,每年可以卖出4000公斤,利润可达4万元左右。他又指着屋外的莽莽群山说:“在山上,我还有13头牛呢,靠这些牛也能赚个几万元。”事实上,谭准依靠近几年来的辛勤劳作,家庭经济状况日渐好转,已经顺利“摘”掉了贫困帽。

如今,谭准的农场注册了“三勤人”商标,并取得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走上了品牌化生产之路。

三变:以身示范,农场主变为志愿者

谭准清楚地记得,有一回他带儿子去上海治病,当地一家爱心基金会的志愿者全程陪同,照顾他们一家的饮食起居,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正是在为儿子治病和政府助力他脱贫过程中,谭准深深感受到了一股“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让他萌生了从事志愿活动的想法。

当生活渐次恢复起色后,谭准终于有精力实现自己的愿望。2014年,他加入萍乡阳光志愿者协会,在次年就被评为萍乡市优秀志愿者,并被提名为江西省优秀志愿者。2016年,谭准担任萍乡市武功山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和支部书记,策划开展了“让爱回家”助老项目,该项目还被评为当年萍乡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2018年,谭准高票当选三勤村村委委员,被指定为扶贫专干。对于自己的新身份,他尤为看重。谭准认为,扶贫专干的作用,不仅是填填表格,做做登记,最重要的是把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讲得明明白白,把贫困户的精气神聚起来,为他们做好服务。采访当天,贫困户刘年华又捎来了30个土鸡蛋委托谭准销售。谭准告诉记者,他经常利用微信朋友圈和电商平台,义务为贫困户推销农副产品。

三勤村的得名,由来为“勤劳耕种、勤俭治家、勤奋创业”。谭准由衷地说:“我想通过自己‘三变’的经历告诉大家,等、靠、要绝对没有出路,勤劳才能致富。”

  • 上一篇:新余为中心工作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 下一篇:瑞昌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