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瑶族村里听新谣

时间:2019-04-11

陈声年 王 静 本报记者 鄢朝晖

“啊咿!右手放在嘴边,能把太阳喊出来,左手托起背篓,能把瑶山背起来,村里来了好干部,挪出穷窝奔富路……”近日,记者来到全南县陂头镇瑶族村,看到村民们身着鲜艳靓丽的民族服饰,手持花色长棍,唱着新编写的山谣,在广场上载歌载舞。

陂头镇瑶族村有332人,其中贫困人口212人。2016年和县财政局结对帮扶后,瑶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财政局负责人说:“我们着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争取各项资金1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产业等,到2018年已有41户184人脱贫,脱贫率达87%。”能歌善舞的瑶族村民编写了新山谣,唱出对党的感恩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架桥修路改设施

要想富,先修路。瑶族村地处大山深处,离县城50多公里,离镇上集市也有18公里。过去,村民想要出趟山都是大难题。现在,户户通水泥路,加宽的桥梁给村民带来极大便利。

为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扶贫干部们干了一件件实事:首先是改水,争取30余万元资金,让村民喝上放心的安全自来水;其次是改河堤,防止了大雨天河水淹没农田,每年可减少村民损失近4万元;然后是改房,通过易地搬迁、维修加固、拆旧建新等方式,让村民全部住上安心房;最后是改厕,目前已新建两处公厕,帮助贫困户改厕29户,实现90%农户家庭配备水冲式厕所。同时,扶贫干部完善了村内垃圾处理站、排水沟、路灯等设施,新装24盏瑶族特色路灯。

特色产业富口袋

“味道真好、真香!”在瑶寨农家乐吃饭的广东游客对这里的饭菜赞不绝口。环境的改善,引来越来越多外地人来瑶族村旅游。在外务工的村民王英嗅到商机,在县财政局支持下,办起了瑶寨第一家农家乐。“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我也成功脱贫了。”王英说。

花棍舞、长桌宴,依托瑶族文化特色和优良生态资源,村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投资300余万元兴建了瑶人谷、瑶族文化墙,修缮景区门楼、牌楼,瑶族村旅游开始旺了起来。2018年,瑶族村共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贫困户发展起采摘园、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农旅融合,进一步促进了村民增收。

瑶族村有3200亩山林。瞄准这个资源,村里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带领村民脱贫。2017年4月,瑶族村成立经济合作社,结合本村灵芝、脐橙、养蜂等重点扶贫产业,吸纳54户村民参与入股分红。合作社成立了灵芝产业扶贫基地,免费分发300余包灵芝菌种给贫困户种植,每户每年可分红1300元。申请“瑶人谷”商标,免费为村民提供土特产包装;创办了电商点,现已帮助贫困户销售米酒、油浸肉等农特产品价值30余万元。

文明新风润心田

如今走进瑶族村,道路干干净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垃圾分类处理、河水清澈见底,干净整洁的面貌展示着村庄的日新月异。瑶族村结合乡风文明行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统一建鸡栏、圈畜禽。村民主动配合,争创“美丽示范农户庭院”。

瑶族村在脱贫攻坚中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利用好村里的“红黑榜”及“孝亲敬老之星”“文明家庭”等称号,评选15户文明户作为学习典型,设置文明标语牌,建立村庄理事会,促进文明和谐乡村建设。不断探索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优秀志愿者常态化帮扶模式,针对生活困难的好人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在全村形成“讲道德、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风尚。

  • 上一篇:江西再添8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
  • 下一篇:中心城区新改建公厕完成率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