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绿色文明 春风骀荡

时间:2019-04-11

本报记者 卞 晔

清明,祭奠逝者,缅怀先人。

从携带纸钱到主动选择鲜花祭扫,从曾经散布乡野的坟茔到整洁肃穆的公益性公墓,今年清明节,我省各地群众在祭扫过程中纷纷告别旧俗,用行动支持殡葬改革,一股绿色文明祭扫的新风在赣鄱大地吹拂。

诵读追思,纪念遗体器官捐献者

清明节前夕,由省红十字会、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清明节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追思会,在江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者西山纪念园举行。追思会现场,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杜女士以一篇《怀念我的爱人周振华》,倾诉对已故爱人的思念;肾移植受者代表程女士朗读了《你们让我再获新生》;志愿者、医务人员和高校学生代表也纷纷登台,追忆那些无私奉献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们。

遗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大家眼含热泪向捐献者们鞠躬献花、寄托哀思。

据了解,我省开展遗体器官捐献至今已十余年,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登记捐献志愿者6000余位,实现遗体器官捐献684例。其中,器官捐献311例,挽救了922名患者生命;角膜捐献681例,让千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今年3月,省红十字会和省民政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2019年底前,我省每个设区市要在公墓场所内至少建成一处专门用于纪念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场所,方便群众祭扫和缅怀,便于开展人道主义教育活动。

鲜花祭扫,让清明更清新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鲜花祭扫,已成为群众扫墓的主流方式。

4月5日上午11时许,大余县城的不少花店,用于清明祭扫的各类鲜花已售卖一空。一位店老板介绍:“今年我们提前备足了货,推出了清明扫墓专用花篮,鲜花祭扫很受欢迎,这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当日上午,在该县南安镇崇山源公墓区门口,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就忙着给前来扫墓的人免费发放鲜花。该县采购了30万束祭扫鲜花,在公墓区和镇村主要路口免费分发给群众。

祭扫的意义在于心怀感恩,鲜花祭扫无疑让祭扫少了一些喧嚣,多了一份庄重,也为空气增添了一股清新。

4月5日上午,九江市在浔阳江广场举行“清明时节雨纷纷,花香袅袅祭故人”活动。活动中,社区代表发出“文明祭扫”倡议,大家纷纷在写有“鲜花寄故人”的条幅上签名,并将手中的鲜花撒向长江,表达对逝去先人的怀念和敬意。为了引导市民使用鲜花祭扫,4月4日至6日,共青城市民政局在该市大同陵园入口处设置塑料花置换鲜花点,对带塑料花来扫墓的市民进行文明祭扫教育,并免费用鲜花与塑料花进行置换。

除了鲜花祭扫,网络祭扫也成为不少人清明的选择。

4月3日,抚州市东乡区王桥小学的师生们通过电脑登录中国文明网的“网上祭英烈”专题平台,师生们通过鞠躬、献花、留言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英烈。清明节期间,该区中小学上万名师生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开展了网上献花、留言寄语活动。

南昌市新建区长镇建设路社区开展了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社区工作人员指导居民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网上纪念馆,进行献花、默哀、留言,寄托对故人的哀思,并引导居民在社区的文明祭扫承诺展板上签字。不少居民表示,用这种既文明又环保的方式来缅怀故人,非常有意义。

补足短板,公益性公墓助移风易俗

行走于赣鄱大地,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加速“补齐”,正在潜移默化中助力清明移风易俗。

清明前夕,记者在宜春等地采访发现,新建的公益性公墓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这里环境整洁肃穆,我们除了在碑上刻字花了400多元,其他都是免费的。”4月3日,在去年新建成的高安市祥符镇祥符公墓,外地赶来的徐能干携妻子一同给过世的岳父祭扫,并在老人的卧式墓碑上摆上了几束菊花。对于镇里新建这样一座公益性公墓,徐能干和妻子直言不仅方便了附近村民,且大大节省了群众的丧葬开支。

记者在高安市和上高县的农村公益性公墓看到,墓园一律采用卧式墓碑,每座墓碑占地仅0.5平方米左右,卧碑后侧方都植有一棵小松柏,极大节省了土地和石材资源,美化了墓园环境。记者发现,在新建的公益性公墓,前来祭扫的群众已普遍接受鲜花祭扫等绿色文明祭扫方式。

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共建成城市公益性公墓39个、农村公益性公墓1.4万多个;城市公益性公墓在建65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在建2373个。城乡公益性公墓的建成,将极大减轻我省群众丧葬开支,更好满足群众基本丧葬服务需求。

  • 上一篇:江西培训5万农民科学使用农药
  • 下一篇:江西住建系统首批电子证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