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青山绿水映博阳

时间:2019-04-11

张 帆 本报记者 龚艳平

“博阳河岸是个好地方,这就是我们富饶的家乡,一代代种下金色的梦想,一年年奏响绿色的乐章……”一首《厚德安康》响遍鄱阳湖畔,歌中吟唱的博阳河美景引人遐想,更唱出了德安儿女因母亲河而牵出的缕缕乡愁。

“让母亲河的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是德安上下不懈追求和方向所在。近年来,德安县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河流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为目标,坚持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并进,把水系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打出供优水、治污水、排洪水“三水”治理“组合拳”,加速生态环境的改善,绿色生态德安呼之欲出。

突出源头治理 全力“供优水”

水质连着民心。让“优水”入户,是滋润心灵的民生工程。为了让“放心水”流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德安县重视水源地保护工作,把水源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一方面,加大力度实施全河段清淤疏浚工程建设,目前清淤近60公里,全县水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全县所有水库终止养殖承包,在小(2)型以上水库设立饮用水源监督保护牌,水质全部达到水域功能Ⅲ类以上标准,各河长制责任单位协同作战,制定最严厉饮用水源地防止污染措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同时,该县完成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勘界、立标等,将取水口上移至无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处的聂桥镇柳田村夏家博阳河段,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新饮用水源地,管网工程22公里,日供水量5万吨,解决了县城7万人的生活用水,并与省水投公司合作,基本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农村群众喝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实施综合整治 倾力“治污水”

重拳出击治污水。德安将治污水与河长制紧密结合,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先后编制博阳河等7条县级河流“一河一策”,15个乡镇场“一河一档”,将辖区河湖问题彻底清查、建章立档,提出了治理目标,限定了治理时间,实行销号管理。

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德安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党政领导主抓、主干、主责的河长制体系,193名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长年坚守在水保一线;在全县7条县级河流,15个乡镇场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间河长、企业河长17名共同参与巡河,开展“我是‘河小青’生态德安行”“保护母亲河”志愿者沿岸行动等,开展拾捡沿岸垃圾、清理河道等活动2000余人次;关停沿河企业15家,停产整改6家,限期整改3家;关闭或搬迁100多家禁养区、重点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场,对在限养区、可养区内不能达标排放的养殖场,限期整改到位。

加大建设投入 合力“排洪水”

未雨绸缪防洪水。该县结合城市交通建设,沿附城圩堤脚线规划建设填塘压浸工程,筹措8000余万元,拆迁沿圩堤住户108户,投入1.2亿元用于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先后完成6座排涝站工程建设,县城防洪工程全面进入扫尾阶段,彻底解决了县城防洪压力。

县乡两级成立了以行政主要领导为指挥长的防汛指挥机构,县四套班子成员分片包乡(镇)、重点防洪工程,落实全县11座圩堤、78座水库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每年不少于4次组织开展防汛工作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对一”下发督办单,限期整改,并建立责任台账;制定落实了全县11座圩堤、78座水库、24个山洪灾害易发区、4个重点防护区及10处山洪灾害危险点防汛应急预案、监测预警措施和灾情速报制度,发放水库防汛、山洪地质灾害防范“明白卡”,形成了县乡(镇、场)村组四级群防体系;建立了一支160名队员的县级应急救生队及15支共7500人的乡镇抗洪救灾突击队,铺就一张覆盖全县范围的应急救生网络;2018年,采购、储备和发放的草袋、编织袋、石料、冲锋舟等防汛器材价值超过110万元,县财政拨款200万元作为防汛应急专项资金。

  • 上一篇:危房改造让4万余户贫困户居有所安
  • 下一篇:江西拨付41.6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