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参观毛泽东旧居
本报记者 龚艳平 李耀文 文/图
■ 核心提示
在秀美乡村建设中,麻岭下村以“水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绿色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对麻岗河进行生态修复,规划打造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水乡田园综合体。麻岭下的坚持得到了回报,获“抚州十大最美乡村”称号,2018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清明临近,南城县建昌镇姚家巷麻岭下村艳阳高照,村口的成片莲田中莲种已经下地,因为距离水稻插秧还有一些时日,整个村子显得格外的安静,莲田里的虫鸣声不时响起。
年过花甲的刘财荣老人很忙碌,“赶着这几天天气好,我要赶紧把家里收拾一下,清明节一到,我就要忙起来”。老人解释说,因为家中的5亩地已经流转给合作社,忙的并不是去务农,而是她的副业――“幸福之家”农家乐的帮厨。原来,农家乐清明节接到了一个20多桌的订单,有200多人的旅行团要来村里旅游。“农村也有人来旅游,现在变化真是大啊!”老人一边忙活,一边不住地感叹。
到底是什么给这个小山村带来如此的变化,记者走村串户试图寻找答案――
生态修复,用绿色扮靓田园风光
麻岭下村,因位于麻源水库脚下而得名,全村现有农户153户、580人,是抚河流域36个生态镇村示范点之一。
“因为麻源水库,是我们南城人的饮用水源地,所以对麻岭下的打造,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水的保护,所有的建设都要按照生态修复的方法进行。”建昌镇副镇长张建华指着麻岭下村规划图说,麻岭下在建设过程以“水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绿色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水为魂。
水生态文明怎么体现?
麻岗河系麻源水库顺流而下形成,在麻岭下全程约3公里。此前,因年久失修和垃圾污染,水中的鱼儿不见了,慢慢变成了一潭死水。2016年,麻岭下结合生态镇村示范点建设,在河道清淤的基础上,用柳树、兰花草等固土护坡,河底恢复原有水生动植物的模式,对麻岗河进行了生态修复。“生态修复,虽然比硬化来得慢一点,但是我们愿意等。”张建华看到麻岗河清澈见底,偶尔还有蝌蚪在岸边游动,一脸的自豪。
为了让绿水长流,麻岭下在生态镇村示范点打造过程中,按照统一布局,还对村内进行雨污分流、垃圾外包,并配备6名保洁员,设置1个党员服务驿站,宣传推广环保理念。
秀美乡村,用美丽留住浓浓乡愁
3月29日一大早,麻岭下就有两辆大巴缓缓驶入,伴随着车辆停稳,一群孩子从车内鱼贯而出,来自南城县株良镇的幼儿园教师毛爱兰忙着给孩子们拍照。看着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毛爱兰满脸笑容地说:“我也是听朋友说这里农村很有味道,就带孩子们体验一下真正的农村生活。”
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麻岭下把打造的目标定位为美丽村落。该村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地域文化及居民文化有机融合,由当地政府以600至1000元/年的价格承租下来,对原有的24栋民居进行立面改造,老旧民房摇身一变成了咖啡屋、豆腐坊、茶吧等旅游新业态,并成立麻岭下党员服务驿站进行业态管理和服务。目前,已有7栋民居有新业态入驻。
“新业态是我们的出入,但是留住乡愁是我们的目标,村内原有的一些结构我们基本都没有进行大的改变。”党员服务驿站负责人危剑名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2017年,在进行秀美乡村建设时,设计公司提出要把1932年毛泽东住过的危家祠堂后的杂树林砍掉,换成名贵的景观树。该方案一提出就马上被否决:“我们要的是秀美乡村、美丽村落,村前屋后的杂树也是一种乡村记忆。”麻岭下的坚持得到了回报,2018年5月,麻岭下获得“抚州十大最美乡村”称号,2018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农旅结合,用产业拓宽致富之路
麻岭下贫困户邱小亮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命运会和村庄面貌的改变联系在一起。2008年邱小亮查出鼻癌,高昂的治疗费用把他的家底都掏空了。“那时候很迷茫,感觉自己没有多大的希望了!”而邱小亮的转机也随着村庄的变化同步进行着。2016麻岭下新农村建设启动,邱小亮被聘为乡村保洁员,每月有1200元的收入,实现脱贫。
2017年,麻岭下被列为南城县西外环秀美乡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打造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水乡田园综合体。随着建设的进行,麻岭现代农业有了大起色,村里相继开辟了1300亩的无公害蔬菜、600亩百果园、200亩白莲种植基地。邱小亮也进入白莲合作社,每年的分红有1000元。有了产业基地,像邱小亮这样的村民基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仅江西南城安蔬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1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投入生产后年用工就可达200人。
邱小亮现在除了固定收入外,还自己开辟了一块约1亩的菜地,用来种植玉米、西瓜、蔬菜等,节假日一天的收入最高可达200多元。“我现在就希望,我们麻岭下越来越漂亮,游客越来越多。”站在自己菜园里,邱小亮脸上有一丝笑容越过。
夕阳西下,记者告别麻岭下,毛泽东旧居旁的照壁上,“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几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