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华屋春晓

时间:2019-04-17

本报记者 蔡超然

4月11日,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农家的早晨在阵阵鸟鸣和松涛声中“醒来”。已经在大棚忙碌了一阵的脱贫户华割禾采摘了四大筐蔬菜,准备打包售卖。望着4.5亩共9个大棚里种植的辣椒、豆角等蔬菜,华割禾目光坚定地说:“再有几个月,我就可以还清债务了。”

华屋,全国著名的红军烈士村。85年前,17位参加红军长征的华屋子弟出发前,相约到村后山种植了17棵松树以表达对革命忠贞不渝的信念,后来他们全部牺牲在长征途中,从此“17棵松”的故事广为人知。由于战争的创伤,华屋极度贫困,全村只有一条烂泥路通向外界,农户住的是透风漏雨的土坯房。直至2011年,全村119户462人中,贫困人口高达59户212人,人均年收入仅有2000元左右。

“我就是最贫穷中的一个。加上2002年为儿子治病,欠下十几万元的债务,从那时开始,心里十分苦闷。”华割禾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如和煦的春风吹拂华屋。“2013年5月开始,华屋开始土坯房改造,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分配住房,一共建了66幢两层高的小洋房,装上了自来水、卫生厕、安全电。我家也从原来40平方米的土坯房搬进了240平方米的小洋房。”华割禾继续说。

住进新房后,华割禾思考着下一步如何还清债务,脱贫致富。当时村里规划建设了200亩大棚蔬菜,返租给村民种植。华割禾想到自己有种菜的技术,立即报名并得到批准。“我种的菜现在供不应求,一年收入有5万余元呢!”2017年华割禾和全村贫困户一起脱贫,他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临别之际,华割禾建议记者到华祺家中看看,那是一个外地媳妇本地郎的故事,更能说明华屋的变化。

记者依言找到了华祺的妻子戚暖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戚暖云有些感慨地说:“我跟华祺是在广州打工时认识的,2010年跟他第一次来华屋,正好遇上下雨,路十分不好走,他家的房子是破烂的土坯房,只有一间住房,厅堂、厨房都与别人共用,比我老家广东湛江雷州差远了。但我觉得,爱情更重要,环境差是暂时的。”

2013年华屋土坯房改造,华祺和戚暖云一家人搬进了宽敞的小洋房,村子里修了1.8公里的环村柏油路,装了路灯,建了绿化带。为了开发旅游,这里还建起广场、村史馆、信念路、烈士纪念亭等,每天都有200多人来参观。去年戚暖云的妈妈来看女儿,连连感叹,这里比老家还漂亮。

入夜了,村广场上20多个妇女娴熟地跳起了广场舞,引得一些外地游客驻足观看,歌声久久不息。

  • 上一篇:一季度红谷滩123个小区实现零发案
  • 下一篇:气象助力 赣南这个村走出“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