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李志强报道:南下到偏远的赣粤边境大余县兰溪村驻扎,江西省司法厅法制政府研究中心主任何定中肩负重任――带领兰溪村脱贫致富。很快,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何定中完成工作角色转变,投入并沉浸于陌生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向脱贫攻坚领域展开了富有策略性的攻势。转眼2019年是何定中驻村工作第四个年头,兰溪村在多措并举的扶贫政策驱策下渐变,不知不觉旧貌换上了新颜,曾经的后进村在评优评先中屡屡摘得荣誉头冠,如今,村民都笑颜夸耀自己的村庄配得上先进村称号。
殊荣背后的扶贫攻坚之路,凝聚了扶贫人的智慧和付出,这与带头人何定中安心扎根乡村土壤,潜心本职工作是分不开的,亦与他扎实稳健推进的扶贫之策紧紧相连。
何定中从省城俯身乡村这些年,兰溪村村民有目共睹:他为人和善、接地气,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有成绩。
后进村打了翻身仗旧貌换新颜
和春绿结伴同行,美丽的风景从车窗前匆忙掠过,不觉中车声戛然,车子在清爽简洁的小楼前停住。“这就是我们兰溪村村部办公楼。”记者走下车,一张温和的笑脸迎了上来,兰溪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何定中热情地伸手相握。走进村部办公楼一楼,就是便民服务大厅,放置服务牌的工作台前的村委会工作人员正在与村民交流,大厅隔壁的办公室墙上,是兰溪村精准扶贫的各项信息,其中,贫困户分户管理卡很直观地记录和反映了每户贫困户的致贫或脱贫信息等。何定中指着墙上精准扶贫的信息深有感触地说:“扶贫就要对贫困户的情况准确掌握,致贫原因是什么,家庭情况怎样,等等,一定要做到细致入微、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精准对接扶贫。”
“精准扶贫先进村”、“平安模范村(居)”、“党建工作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村部办公楼二楼的一面墙上悬挂的一块块金色荣誉奖牌,耀眼,引人注目。“这是何书记驻兰溪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村里拿到的荣誉。”见记者盯着奖牌看,兰溪村村主任黄海林脱口介绍道,对此,他颇有些自豪:“过去我们兰溪村是全县皆知的后进村,十多年来没有拿过一块奖牌,何书记来驻村后,村里在各方面的表现节节高升,奖牌一个个多了起来,现在累了一面墙了。”
当了二十多年兰溪村村支书的原村支书黄瑞扬贴切地形容道:“兰溪村这几年打了漂亮翻身仗。”
黄瑞扬告诉记者,过去的兰溪村因偏远闭塞,各方面都落后,后进村的头衔名副其实,村里的路是泥路,没有产业,村民很多都逃离到了广东一带打工谋生活,留在家的大多是老幼,此种现实情况,也让村里的凝聚力家乡观渐渐淡漠,沦为了丧失活力的后进村。
面对兰溪村的贫弱现状,2015年9月,“第一书记”何定中披挂上任,他告诉记者:“当时我跟厅领导到兰溪村看过后,就立定了留下来扶贫的心志,领导也鼓励我一定要干出成绩,要为这列的村民做点事。”
为了实现心中立下的扶贫心志,按规定只在兰溪村驻扎一年的何定中,主动请缨继续留下来。“我要求延长驻村期,跟单位领导说我想做点事,我来一年摸到了一点扶贫思路,如果换人来的话,又要重头做起,没法延续扶贫政策。”何定中没有想到,自己因“想要做点事”的扶贫心志而继续在兰溪村一留就是四年多。
何定中坚持初衷,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多来,兰溪村的点滴变化喜在村民心中。村主任黄海林掰着手指数算道:“村里现在面貌完全改观。家家通了水泥路,路还通到了农田;村里有了不止一家小企业,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里建了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的生活;灌溉水渠、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完备了;村委会引导村民入股扶贫企业,坐在家就能拿到分红......”
“第一书记”实实在在有成绩赢得口碑
谈起兰溪村的变化,老村支书黄瑞扬拇指竖过头顶,语气坚定地称赞:“何书记到我们村来才有这些改变!”“我起初是不太相信驻村‘第一书记’真的能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什么希望的。”黄瑞扬毫不避讳吐露出当初的想法。老支书这样想法,其实是村民的普遍心态。黄瑞扬笑着说:“不过现在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何书记确实为村里做了实事,村里人都是有目共睹的。”
何书记的驻村口碑,是建立在他“实实在在的成绩”基础上的,而要得到实实在在的成绩并非易事,背后凝聚了扶贫人的智慧和付出。用“心有扶贫志,胸藏扶贫策”来形容何书记驻村时工作状态,再贴切不过了。
何书记告诉记者,他初来兰溪村时,与贫弱的村庄面貌相匹配的,是村民思想中顽固的戒心。“比如我们用贷款的方式帮扶贫困户,贷款风险政府和企业承担了,让他们贷款入股企业稳赚分红,但他们由于缺乏知识,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对我们的帮扶政策畏缩不敢接受,他们总认为贷款投资就有风险,为此我们就要耐心地解释,说服他们,消除他们的戒心,引导他们理解扶贫政策,但还是效果不大,他们对政府的一些扶贫政策存有戒心,担心有风险。所以,只有先引导部分贫困户带头接受一些好的扶贫产业,其他贫困户看到有人赚到了钱,才会放开手脚加入进来。”何书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