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向“龙须沟”说再见

时间:2019-04-24

本报记者 刘启红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杂花生树。4月12日,在萍乡市区的萍水河两岸,众多垂钓爱好者或坐或立,放饵抛钩,好不自在。但见两旁绿道簇拥下,河水滔滔,奔流不息。

眼前的景致,让安源区凤凰街北桥外社区甘露下居民张乐恍若隔世。自18年前刚搬到这片住宅区的一楼时起,他就没见过这般的好风景,更没想到自己以后每年夏天都要与洪水进行“决斗”。

原来,甘露下居民区紧挨萍水河的支流五丰河,几乎是年年逢雨必涝,“端午前后最心惊,乌风陡暗打雷公。房屋庄稼一团糟,大水一涨齐腰深”,居民们曾用“顺口溜”表明心境。张乐尤其记得2008年夏天的一次洪水,由于萍水河倒灌,他们家成了一口水塘,木床、沙发漂在水面上打转转,损失惨重。后来,为了有备无患,张乐特意拖来一车红砖,遇到涨水,就拿砖块垫高家具。涨水了,可以用“笨”办法解决问题,可是河水发臭咋办?张乐没少“吐槽”:“戴口罩都不管用!”由于污染严重,五丰河水体有如酱油,垃圾遍布,被称为纵贯城区的“龙须沟”。

自2017年6月以来,细心的张乐发现,五丰河凤凰段每天多了一群戴红袖章的年轻人。他一打听,原来这些人是专门来巡查河道的。好几次,张乐看见这些年轻人跳进黑不溜秋的水里,清理杂物、疏浚河道。就在这年,凤凰街建立了“巡河日记”制度,由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成员、志愿者等人组成的巡河队,每日不少于一次进行河道、河岸巡查,及时清理河道污染,消除河道周边安全隐患,并对往河内扔垃圾、排污水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如今,这支巡河队被统称为“河小青”,意即巡河的小青年,队员有30多人。采访当日,队员何磊已经做完了相关工作,并登录安源区“河长制”工作群,上报巡河日记,“巡河情况:水位正常,河道干净整洁,两岸卫生较好”。对于凤凰街通济小学五(2)班学生张昕来说,她已习惯了“社区书记叫我来巡河”,经常和同学们参加“河小青”志愿行动。“护绿、护水要从小抓起,作为新时代学生,我们也要出一份力。”她大声地说。

与五丰河“殊途同归”的,还有萍水河的支流白源河。采访中,记者一路探河前行,前往安源区城郊管委会白源河流万段实地踏看。雨后初歇,河道中错落有致地生长着一排排黄菖蒲等净水植物,娇艳的花朵格外动人。水岸边,盛开的杜鹃花挨挨挤挤,初绽新绿的银杏树高大魁梧,置身其中,仿若走进一座绿意盎然的公园。殊不知,这里曾经蚊蝇孳生、污秽不堪,人迹罕至。但通过综合治理,白源河逐渐恢复原有的生态本色,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前,萍水河的另一支流安源镇安源河由于遭受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双重打击”,一度面目全非。近两年来,该镇建立了一个污水处理中心,投放了100吨多孔吸附材料,将安源河污水通过管网引入调节池,经过三级处理之后,实现了水质从劣Ⅴ类到地表Ⅳ类水的大转变。巧合的是,这座污水处理厂的前身,恰恰是一家污染严重的洗煤厂。污染企业“退”出舞台,环保设施“进”入角色,这一“进”一“退”之间,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了生动注脚。走过厂区,美人蕉、铜钱草、睡莲等数十种水生植物如影相随,间或有调皮的青蛙跳过记者脚背,“扑通”一声钻进水里,泛起阵阵涟漪。

萍水河清民先知。作为萍乡的“母亲河”,萍水河三条主要支流变得“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让流经地的居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笑在脸上。与五丰河仅一路之隔的甘露下居民区经过海绵体改造后“颜值”显著提升,岸边杨柳依依,显露出勃勃生机。张乐再次惊喜地发现,河中绝迹多年的鱼儿回来了。“我们终于要和‘龙须沟’说‘古得拜’(Goodbye)了!”他的幽默,引得众人一阵会心大笑。这笑声,在春光里那么动听,那么悦耳。

  • 上一篇:刘春兰:“最美森林医生”
  • 下一篇:“牌子上墙”不如服务上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