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弛 钟海华
在贵溪市九牛岗村,2000多亩土地因受到重金属污染而一度变得寸草不生。经过近八年的土壤修复,这里不仅重新披上了绿装,重新长出了希望,更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土壤修复的新模式。
暮春时节,记者来到贵溪市滨江镇九牛岗村的九牛岗土壤修复示范项目现场,放眼望去,但见绿遍山原,满目葱茏,溪水淙淙,飞鸟鸣翔。经过一期和二期的修复工程之后,这片土地不久前迎来了第三期修复工程。在一片面积达540亩的修复区内,项目施工单位江西洁地环境治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们正不停忙碌着,平整、撒药、旋耕、起垄、能源草种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受周边企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九牛岗地区的土壤中铜、镉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受污染土壤面积达2000余亩。曾经以水草肥美、养牛出名的九牛岗一度变得寸草不生。土生土长的村民江华告诉记者,土地污染后,别说是水稻,连野草都不长,地里根本就找不出活的东西。
2010年,九牛岗土壤修复工程被列入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项目,成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单体面积最大的项目。2011年,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始着手实施土壤修复。九牛岗的这片荒原迎来了漫长而艰辛的涅 。
如今,在当地村民眼里,撒播机播撒着的,是他们对这片荒原的新期待;一株株精心种植的能源草,寄托着他们对土地复绿的新希望。
修复模式的新探索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是世界性难题。为寻找给土壤修复的办法,当地环保部门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项目组的专家们扎根九牛岗,在对污染区进行全面采样、监测的基础上,制订了“理化修复+植物修复”的总体治理方案,以及“调理、消减、恢复、增效”的治理路线,并根据土壤污染程度,筛选合适的修复技术和土地利用方式。这种分类、分级、分区的修复模式开辟了土壤修复的新路径,被业内专家称为土壤修复的“贵溪模式”。
在九牛岗土壤修复项目现场,土地根据受污染程度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块。记者看到,其中的一块曾经污染严重的土地上,连片的伴矿景天已长得郁郁葱葱。江西洁地环境治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义告诉记者,伴矿景天对镉和锌有超强抗性和富集能力,是镉污染土壤修复试验的一种主要修复植物,可逐步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
在旁边的另一片土地上,一种学名叫“巨菌草”、被俗称为“能源草”的植物已经从土里露出了一小截。用不了几个月,能源草就能长得比成熟甘蔗还要长。杨义指着这些嫩苗告诉记者,这是一种用作生物质发电的绝佳材料。能够长出能源草,说明这片土壤的污染程度已经降低,土壤结构已经在改良。
沿着田埂继续前行,记者惊喜地发现,这里竟然也有广泛用于城市景观绿化的植物――红叶石楠的身影。它们火红的嫩叶长得艳丽而绚烂,显露出的勃勃生机成为土壤修复成果的直观印证。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静从一开始就参与到了九牛岗土壤修复项目当中。他告诉记者,土壤修复分类分区治理目前正有条不紊推进,在轻度污染区,原来种植水稻的,通过施用土壤改良剂,仍由农民种植水稻;在中度污染区及改良后的重污染区,已不能种植作物的,通过完善各项工程措施,施用复合改良剂,因地制宜种植巨菌草、香樟等耐重金属经济作物;在重度污染区,种植伴矿景天等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以及香根草、黑麦草等重金属耐性植物,逐步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对于这片土壤的修复,周静早已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尽管二期、三期修复工程的施工单位变成了江西洁地公司,但周静和他的团队始终为土壤修复提供着技术支撑。贵溪市环保局总工程师王璞阳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专家现在不仅把九牛岗土壤修复工程当成一个项目来做,而且当成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
生态和经济两本账
历经近8年的土壤修复,贵溪九牛岗的土壤修复模式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修复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在不断显现。
在土壤修复项目现场,一直保留着两块小小的正方形地块,土壤板结严重,光秃秃的,用栅栏隔离着。这两块地正是周静他们刻意留下的。通过这块未经修复的土地,人们可以看到这里在遭受重金属污染之后、土壤修复之前的样貌。而就在这块地旁边,早已是一片葱茏苍翠。两相对比,“生态账”一目了然。但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周静还是更愿意让数字来说话――九牛岗修复区所有样点修复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浓度下降幅度达到60%,植被覆盖率将近100%。
土壤修复之后,还需要“养颜”。沿着一条名叫“青龙溪”的清澈小溪漫步前行,溪岸两旁绿树丛生,溪中水草丰美,宛如画廊一般。周静告诉记者,这片土地不仅披上了绿装,甚至早在几年前,这里已经出现了蚂蚁、蚯蚓等小生命。这说明这片修复区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恢复。
土壤修复是个“烧钱”的事儿,每一期的修复工程投资金额都以千万计算。如何让这片土地不仅长出“风景”,还能长出“钱景”,一直是当地政府和科研人员心结所在。
在污染程度较高的土壤上,种植既具有吸附重金属功能又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巨菌草因此走进了科研人员的视野。巨菌草虽然是“草”,却可以长到2米多高,每亩产量可达好几吨。这种植物不仅可以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而且可以用作生物质发电。周静告诉记者,前后三期修复工程中,巨菌草种植面积达800亩,每亩产值在1900元至2400元。更为可喜的是,如今贵溪市经开区,一家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正在建设当中,未来巨菌草完全可以实现当地产销。
在污染程度已经降低到一定程度的土壤上,通过种植花卉苗木所带来的收益则更为可观,每亩最高产值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记者在项目现场,不仅看到了红叶石楠,还看到种植有香樟、红花 木等众多苗木。这些苗木,不仅让昔日的荒原披上了绿和美的盛装,更给当地带来了发展的新希望。
漫漫八年路,今日的九牛岗终于焕发了新的生机。然而对于土壤修复而言,这还远远不够,还绿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也不仅仅是修复,还有如何安全管控、安全利用等诸多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