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靠水吃水,吃出幸福味(图)

时间:2019-04-24

本报记者 蔡颖辉

鸟栖依绿筱,鱼跃出清萍,这是记者4月9日在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河下镇看到的景象。近年来,新余市通过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当地水美鱼肥、千鸟齐翔的生态画面再次出现。沿湖村民依靠仙女湖优美风景发展旅游经济,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仙女湖位于新余市西南16公里处,是国内著名的湖泊型风景名胜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得天独厚的资源也是致富最直接的资本。多年来,新余畜禽养殖、承包养鱼等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很多支流清水不清。

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用生态科技保护湖水,图为排列成“木”字的水上生态浮床。这是应用无土栽培技术,在水面上种植挑选优培过的水生、陆生植物,以净化水质修复水生态系统。通讯员 伍荣达摄

靠水吃水换了新吃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换种吃法了。最早“醒来”的是仙女湖周边的村民。在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河下镇头村村委会副主任曾小平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会到湖里偷偷电鱼。“这种捕鱼方式不仅造成渔业资源浪费,而且死鱼沉入湖底腐烂,严重影响了水质。”曾小平说,从1996年开始,仙女湖水面实施承包养鱼,不少村民入股,偷偷电鱼的现象慢慢杜绝。“虽然入股养鱼也能赚钱,但真正让村民富起来的,还是环境治理后游客带来的生意。”

近年来,仙女湖风景名胜区聘请专家对沿湖村庄进行规划设计,尽量保留和凸显“山村味”“渔家味”。如今头村里有了游园健身广场,柏油路、水泥路通到每一户人家,荷塘、长廊、游船码头处处彰显湖区的灵动和活力。

“随着环境越来越好,来这里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和几个村民合伙于2009年开起了渔家乐,收入比以前种田、养鱼高多了。”在村头开“新码头渔庄”的村民毛小勇告诉记者,以前承包水湾养鱼加上种田,一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而渔庄带来的年收益超20万元。

护湖行动换来经济奖励

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富起来了,可偏远的沿湖村落怎么办?如何让村民共享优美环境带来的生态红利,从而自觉维护仙女湖的生态环境?

2016年3月底,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探索“党建+旅游虚拟股份”思路,以仙女湖岸周边17个行政村共同参与湖区渔政管理、污水管控为虚拟股份,管委会每年拿出120万元,对每个行政村特别是集体经济“空壳村”给予3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分红,既让每个沿湖村享受到生态环境的红利,又促进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与旅游业发展深度融合。

新机制建立后,景区内沿湖17个村成立了17支护湖队,共200多名队员。护湖队承担起各自辖区内垃圾清运、森林资源保护、违章建筑管控、禁止农用船舶进入核心景区等工作。另外,根据季度变化,每月组织5至8次湖面垃圾打捞、湖岸垃圾清理工作,确保仙女湖水常清、岸常绿、景常美。

各村护湖队管什么、怎么管?“每个村委会主要管好‘人、山、水、船’。”仙女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肖庆华把护湖队的职责归纳为四个字,“管好自己的人,就是登记本村捕捞人员和捕捞器具;管好自己的山,确保景区森林不出现乱砍滥伐、不发生火警火灾;管好自己的江溪流域,确保不出现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管好自己的农用船舶,确保不进入核心景区等。”

“党建+旅游虚拟股份”改革实施后,江口村委会第一个成立了护湖队。队员李树根告诉记者,平常就是加强巡逻,每逢暴雨过后,湖面的漂浮物多了,要打捞垃圾进行湖面清理。护湖队的辛勤劳动,不仅维护了仙女湖优美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游客较少的江口村,村民们的护湖行动一年获得虚拟股份奖金10万元。除了这种奖励外,渔业公司还聘请沿湖村民到公司上班,进行渔业生产,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

众人共享生态红利

在仙女湖沿岸村落里,家家户户每年都能享受到仙女湖带来的一份生态礼物――仙女湖有机鱼。

早在1985年,当时承包整个湖面的仙女湖联营公司与沿湖两千多户村民约定:村民必须共同维护、共同治理仙女湖沿湖周边的生态环境,而仙女湖联营公司则每年给村民们“分红”。这个“分红”,就是仙女湖的有机鱼。如今,领取“分红”的村民以每户10斤、户口本内人数再按每人5斤的额度,以每斤2元“福利价”,购得市场价24元/公斤的仙女湖有机雄鱼。

虽然承包湖面的承包商不断变化,但“分红”持续至今。“仙女湖的鱼都是人放天养,随着仙女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有机鱼的品质也越来越高。”村民胡银宝说。

从电鱼到入股养鱼再到向游客销售有机鱼,仙女湖周边的村民仍然过着靠水吃水的日子,但是吃法不断改变,维护生态环境、护好一湖清水,已经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 上一篇:切实保障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
  • 下一篇:寻“隐”者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