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广东河源市务工的万年人柴治国经历了人生最痛苦最难熬的事,他的聋哑母亲徐桃香和年仅4岁的女儿柴柴(化名)同时走失。今年4月初,在贵州和江西警方的帮助下,失踪12年的祖孙俩终于回到万年县苏桥乡老家。
流浪7年、在福利院生活5年,回到父母身边的柴柴却感到有些不适应。性格孤僻,胆小怕人,很难融入本该属于她的生活环境。本报记者和当地的多方力量,帮助柴柴上学并展开一系列心理疏导,让她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重见阳光。
为寻亲花光了积蓄
柴治国的家在万年县苏桥乡挡下村委会新屋村小组,一直和妻子在广东河源务工。2007年7月,徐桃香带着柴柴去广东看望儿子儿媳。一天,闲来无聊的徐桃香带着柴柴出去玩,直到晚上都没回来。
“母亲是聋哑人,不会哑语,无法与人交流,而女儿当时只有4岁。她俩走失后,我感觉天都塌了!”柴治国说,他发动工友四处寻找,却一直没有消息。
随后,柴治国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并从老家请来亲戚大量张贴寻人启事。为了寻亲,柴治国花光了积蓄。
2018年下半年,柴治国在老家万年又报了案。接警后,万年县公安局苏桥派出所所长陈坚立即联系了刑侦技术人员,对柴治国夫妇进行DNA采样,并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同时把相关信息上传到人口失踪信息库,在全国范围内查找。
祖孙三代抱头痛哭
今年3月底,万年警方接到贵州都匀警方的电话,称他们在当地福利院发现一名收容女孩的DNA信息与柴治国的DNA信息有亲属关系。
4月1日,柴治国赶到都匀市社会福利院认亲。当工作人员带着众多孩子走出来时,柴治国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女儿,上前将其紧紧抱住。认亲现场,65岁的母亲徐桃香一直靠在儿子肩头,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用手势诉说着。
柴治国介绍,2007年至2014年,徐桃香与柴柴边走边乞讨,试图徒步回乡。由于祖孙俩无法与他人交流,加上徐桃香的身份证丢失,她们的回乡之路异常艰难。“记得我10岁时,奶奶拉着我在雨中行走,有位好心人给了我们一把伞,还给了1000元。”回家后,柴柴将这一难忘的情景写进了日记。
2014年,徐桃香和柴柴行至贵州省都匀市时,被当地救助站收留,后安置到社会福利院,祖孙俩一直生活至今。“母亲说柴柴6岁时,突发高烧无钱医治,路过的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50元、100元、600元……”柴治国说,社会上好人还是多。
在福利院,祖孙俩虽然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但对家人的思念一刻也未曾停止过。
女孩逐渐走出阴影
4月中旬,记者来到柴治国的家,恰巧遇到苏桥派出所教导员吴勇祥送来崭新的户口簿。
然而,柴治国发现,回到父母身边的女儿对现在的生活不太适应,除了偶尔与奶奶通过手势交流,从不与父母说话。别人和她说话时,她总是低头不语,也没有笑容。
如何才能解开柴柴的心结,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呢?记者决定和苏桥乡村干部、志愿者一起,帮助柴柴走出心理阴影,重见阳光。
记者试图让柴柴吐露心声,但她一直默不作声。见记者拿出采访本和笔,柴柴眼里闪出亮光,低声说;“我想读书。”
“与同龄人一起学习,是打开心结的一把钥匙。”记者立即与挡下村党支部书记柴雪生、苏桥乡干部一道来到南溪中心小学,联系柴柴就近入学的事情。该校校长吴海庭得知来意后,当场拍板:允许柴柴入学,并成立一个由三名优秀老师组成的帮扶小组,在学业和心理疏导上帮助柴柴。
“学校将柴柴的学籍卡从贵州转来了,以前落下的课程,老师也帮她补上了。柴柴的性格和生活习惯逐步走向正常,课堂提问都开始抢答了。”4月23日,记者再次来到南溪小学时,吴海庭欣喜地说,经过测验,柴柴的成绩很优秀,各方都很关照她。
本报记者 徐黎明
通讯员 胡钱伟
邮箱:344581279@qq.com
电话:0791-86849940
新浪微博@江西日报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