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前,在铜鼓县一个偏远的山村,热血青年谢国桥响应国家号召参军报国,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光荣牺牲。当烈士为国捐躯后,他的战友承担起了寻找烈士母亲冯月娥,不顾路途遥远为他尽孝的义务。近期,战友们得知已经八十多岁的冯月娥老人病危的消息后,又相邀来到铜鼓,此举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帮助,一个为烈士母亲尽孝的爱心故事还在延续。■林具如、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陈国菊 文/图
谢妈妈曾经常捧着遗像思念儿子
烈士生前给母亲的书信
王春生找到烈士在家乡的衣冠冢祭奠
王春生(中)多次前来看望谢妈妈
王春生(左)送来30位战友的捐款
社会各界纷纷为病重老人捐款
上前线话别 交给战友一个嘱托
2017年11月9日,是一个寒风习习的深秋天气,在地处山区的铜鼓县高岭乡直源村的一栋普通民房里,一位年近六旬的男子与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相拥而泣。“妈妈,我看您来了,对不起,我来晚了,为了能见到你,我整整盼了38年。”那场景使在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1977年11月,19岁的谢国桥是家中的独子,从铜鼓县高岭乡直源村入伍来到某部一营一连一班。时任班长的王春生看到这位个子中等、皮肤较黑的新战友,有着格外的亲切感,因为他来自革命老区江西省铜鼓县。
1979年2月,中国对越南进行了自卫反击,当时所在连队按照上级部队作战命令,挑选部分战士参加对越作战,谢国桥和王春生都写了请战书,谢国桥被批准为参战人员。
2月12日晚临参战前,两位战友相约在一起话别。谢国桥深情地对王春生说:“大哥,明天我要上前线了,拜托你一件事,如果我在战场上牺牲了,你一定要找个时间代我去看望妈妈。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妈妈,她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又在不舍中把我送到部队。”“国桥弟,你放心去吧,争取早日凯旋,如果你有万一,我一定去看望你妈妈。”就这样,临别的一席话成了他们永别的承诺。
为烈士母亲尽孝成心结 38年后驱车千里圆夙愿
1979年2月20日6时左右,谢国桥所在部队担任主攻越南朔江战役,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他不幸中弹牺牲。从媒体报道中得知谢国桥已经英勇牺牲的消息,王春生带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想办法完成谢国桥生前的嘱托。他好不容易打听到谢国桥大概的家庭地址,计划请假到铜鼓县去寻找烈士母亲。偏在这时,他被提拔到别的连队担任排长,繁忙的工作使这一心愿一直未了。尽管他先后在多个部队任职和转业到地方工作,但寻找烈士母亲的心愿从未停止,一直在打听搜集有关信息,未能及时兑现承诺成了他一个永远的心结。
时间在不断推移,王春生兑现烈士承诺的决心一直未改变。直至2017年11月的一天,他从江西电视台都市情缘播出的《迟到37年的祭奠》电视专题片中了解到谢国桥烈士83岁的老母亲冯月娥想去看望埋葬在广西烈士陵园的儿子,因家庭贫困无路费,在铜鼓爱心志愿者协会帮助下,为她筹集到了1万多元经费,了却了老人千里看儿心愿的报道。
看过报道后,王春生第二天一大早,专程从福建省福州市驱车千里来到江西,在宜丰、铜鼓、上高等县战友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38年来日思夜想的“母亲”――冯月娥老人。
此后两年来,王春生一直和冯月娥老人保持联系,时时刻刻牵挂着老人。有时身体有恙无法及时赶到,也会一个电话,一声问候,去尽到“儿子”之孝。在王春生的感染下,为牺牲战友母亲尽孝成为战友群里越来越被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当年见过谢国桥烈士的,还是未曾谋面的,在他们心中都是战友,冯月娥就是他们的“妈妈”,路途近的会经常来看望老人,远的会托人送来问候。王春生虽然远在福州,但只要有空,就会来陪老人拉拉家常,问问家长里短,代替战友当“儿子”。
“妈妈”病重 众多“儿子”来捐款
今年4月初,王春生得知老人身患重病,正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时,王春生又和在福州的另两名战友专程赶到铜鼓县人民医院。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他们看着老人的状态非常揪心,从心中默默祝福老人能早点康复,全国各地30多位战友自发捐款12850元,以表达“儿子”们的一点心意。
据冯月娥老人的继女谢小英介绍,老人这次是突发脑梗,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医院近20多天的全力抢救,已花去治疗费几万元,谢小英每月只有1000多元退休金,无力承担后续沉重的治疗费用。得知救治还需要很多费用,王春生开始奔走各方,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
目前,在王春生和谢国桥烈士生前部队老战友的积极倡导下,大家你几千我几百地尽力慷慨捐助。老战友李瑞梦在捐款留言上说:“小小爱心是我的一份心意,愿冯妈妈早日康复,小英妹妹你辛苦了,我们相信,有大家的努力,冯妈妈一定会好起来的。”还有福建一家企业的董事长留言说:“尽管我未曾入伍,但我崇尚军人,更敬重烈士,这点钱是我小小的心愿,愿冯妈妈早日康复。”
短短几日,爱心筹款从四面八方打入冯妈妈的爱心专户上。这些爱心捐款从战友蔓延到社会各界,一份爱心一段留言,无不彰显出对烈士的崇敬和对烈士母亲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