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遍撒乡野蔚成景

时间:2019-05-08

沈玉婷 本报记者 刘启红

核心提示

强化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是解决我国当前基层治理存在问题的关键。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问题为导向,以“平安湘东”建设为主线,不断创新政法综治工作,打造“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实现了矛盾不出村、办事不出村、火灾不出现、案件少发生,为探索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2018年,湘东区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7.26%、社会治安好转率和公安满意度均列全省县(区)第一名。

“四大框架”搭起“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

如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这是摆在湘东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面前的一大难题。面对这一难题,面对群众的呼声、期盼和需求,几经探索,湘东区构建了“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将综合体巧妙嫁接于农村社会治理,自此激活了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一池春水”。

综合体原本是一个商业用语,而“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是发展和完善村、社区综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综合体,是湘东区政法综治工作的一种创新,也是创建湘东区政法综治品牌的一个切入点。该区对综合体的工作内容,也给出了基本“框架”,包括治安巡防、火灾消防、矛盾调解、便民服务四个方面。

湘东区成立了“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区委政法委、湘东公安分局、区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及各乡镇街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此项工作的推进、指导、监督。同时,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打造一个综合体,要有热心奉献的人员、专业的培训指导、必备的防范装备、覆盖全区的监控平台、为民服务的窗口。哪里有短板,就要补齐哪里。”下埠镇党委书记汤道勤介绍。

湘东镇泉塘村将一所废弃学校改造成综合体活动场所,将村级警务室、综治室、矛盾调解室、便民服务窗口合并到综合体。同时,建起了视频监控平台,添置了警用摩托车等设备。综合体成立以来,扎实开展了疏通赶集道路、为小学生放学护航、夜间巡逻等志愿活动。如今,这个小小的综合体正发挥着大作用,小村面貌也焕然一新。村民刘传甫满意地说:“如今,村里再也没有小偷小摸现象发生。”

泉塘村的变化,是湘东区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区已在52个村(社区)推广这种综合体建设,计划2020年在各村(社区)实现全覆盖。 通过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夯实综治基础,筑牢第一道防线,不仅为该区经济快速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社区管理由行政引导型向民主自治型转变

组织设置完成后,必须有相应的工作机制来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为此,湘东区专门制定出台了队伍保障制度、队员承诺制度、考核表彰制度和工作台账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保障综合体顺利运行。该区明确规定,各村(社区)要组建一支敢于奉献的群防队伍;要结合实际,落实队员一年一承诺制度,并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建立考核评价机制,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表彰奖励;建立工作台账制度,梳理巡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

峡山口街日星社区处于城乡结合的“插花地带”,辖区内服务业发达、流动人口多,治安管理难题多、压力大。“我们社区以前常有偷盗事件发生。如今,社区治安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让人特别有安全感。”说起社区的变化,居民林雀萍赞不绝口。该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向建华介绍说,“每天晚上都有志愿巡逻队巡逻,另外通过监控也可以掌握社区内的实时情况。”

据悉,日星社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天网+地网”,筑牢治安防护网。在日星社区综治中心,有一块近30平方米的LED显示屏,有了这块显示屏,能对社区各卡口情况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各种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此外,佩戴了专用设备的老人只要一按按钮,电子显示屏上就能显示相应位置,志愿巡逻队人员立马就能赶到为老人提供服务。

今年49岁的刘念花便是志愿巡逻队的一员。白天,她是便民政策的讲解员,是陪伴老人的“开心果”;晚上,换上巡逻服装后的她,是社区的平安守护者。“能为大家服务很幸福、很充实。”刘念花由衷地说。

一直以来,湘东区在“防”字上下足功夫,全力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做到不留隐患、不留死角,筑牢“平安防火墙”。根据每一个村(社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综治引导、公安指导、群防主动、社会互动”的模式,切实发挥好村民的重要作用,努力走出一条群防群治的好路子。

“通过打造社会治理综合体,社区管理正实现从‘行政引导型’模式向民主自治型模式的转变。希望能全面推广综合体试点工作经验,建立长效机制。”谈起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峡山口街党委书记肖海波满怀期待。

志愿队伍构建综治工作群防群治新格局

下埠镇木马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起步早、设施全,成效明显。早在2014年,该村就组建了木马志愿服务队,集志愿巡逻、志愿消防、抢险救援为一体。依托木马志愿服务队,木马村又将志愿服务、居家养老、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如今,下埠镇以木马村为“样本”,相继在全镇其他7个村都组建了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每个综合体的志愿队伍规模均达20人以上,总人数达到140余人。

事实证明,志愿队伍已成为当前湘东区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渐入佳境的“大心脏”。该区通过志愿参加、村委审核的选拔方式,以党员和三级网格长为基础,组建各个综合体的志愿队伍,其主要职能就是当好“四个角色”:

――当好“平安信息员”。深入社区、企业、流动人口集中区域搜集社情民意,积极上报涉及安全稳定的各类信息,配合好公安机关工作,做到“耳聪目明,信息反馈准确及时”。

――当好“社会矛盾调解员”。负责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维护本村(社区)的和谐稳定。

――当好“平安宣传员”。积极开展消防、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和清除有害信息等工作,走街串巷、进门入户,宣讲普及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

――当好“平安守望员”。积极开展村(社区)和交通干道治安巡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助力“平安湘东”建设。

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基础是群众,重点是防范,优势是综合。综合体不仅构建了湘东综治工作群防群治的崭新格局,也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进一步推动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 上一篇:繁华城市在左 秀美乡村在右
  • 下一篇:4357个博士以上人才岗位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