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全域垃圾分类是怎样做到的

时间:2019-05-08

有机垃圾处理站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本报记者 徐黎明文/图

垃圾分类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被人们称为世界性难题。然而在乐平市洪岩镇,全域垃圾分类工作却做得井井有条,不到一年时间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让乡村更美了,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那么,这个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垃圾围村”,找个女朋友都不敢带回家

洪岩镇辖18个村(居)委会、分场,55个自然村,总人口1.8万人。作为乐平市重要的旅游乡镇,该镇坐拥国家森林公园、省首批特色小镇以及省地质公园等金字招牌。然而,卫生状况饱受诟病,成为该镇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早年,洪岩镇乡村存在垃圾围路围河、污水随意排放问题。路边、塘边、田边和房前屋后,经常一堆堆垃圾,蚊蝇滋生,老鼠猖獗。

“以前,大家嫌我们这里穷,环境差,出去就不回来了;年轻人出外工作,找了女朋友,不敢带回家,因为一回来,怕吹了。”在罗家洲村,一村民打趣地说。

洪岩镇决定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着手,推进村庄整治建设。这是景德镇市首个全镇乡村实行垃圾分类的乡镇。

挨家挨户做工作,上门入户搞教学

乡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挑战的是千百年积淀的陋习。洪岩镇政府需要面对的是群众参与度不高的现实,以及资金短缺的难题。

“传统方法与垃圾分类新方式是一旧一新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这是对村民生活习惯来一次‘大革命’。”洪岩镇常务副镇长吴大河说,针对资金不足的难题,洪岩镇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该市绿色之光志愿者协会合作。筹资购买分类垃圾桶、编织袋和垃圾收运车。此外,镇政府投资100万元建设了有机垃圾处理站,购置了2台有机垃圾处理设备。

如何改变村民不分青红皂白乱抛垃圾的习惯?该镇制定清晰易懂的分类标准,让村民清楚地知道哪些是有害垃圾,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各村干部和保洁员挨家挨户“磨嘴皮”,他们随时翻开村民家的垃圾桶检查,抓住机会进行“现场教学”。

如今,洪岩镇的村民每天将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扔进不同的垃圾桶里,然后由垃圾收运员分类打包。该镇对农户垃圾分类评优,建立“笑脸墙”“红黄榜”公布结果。严密的制度设计,使心存侥幸者难以蒙混过关。百姓良好卫生习惯正在养成,垃圾分类从“政府推着走”逐渐过渡到“百姓主动干”。

房前屋后变干净,旅游开发不发愁

在洪岩镇,污水处理项目不是稀奇事。罗家洲、小坑污水处理终端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处理后水质达标,可用于灌溉。同时,董家湾、盘龙山、阁坞等7个村污水管网已完成铺设。镇长汪任飞说,未来两年内,该镇污水处理实现村村全覆盖。

在离洪岩镇几公里一个山坡上,一个占地不到100平方米的有机垃圾处理站引人注目,它承担洪岩镇可腐烂垃圾处理的重任。运送过来的可腐烂垃圾在这里变废为宝,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免费提供给当地果园、林地循环使用,有效缓解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垃圾终端处理量减少,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一降一升之间,得到实惠是这里的老百姓。”吴大河介绍,该镇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项目于2018年6月30日投入使用,生活垃圾日产日收、日集日运、日清日销,分类后每天垃圾产生量10吨左右,相比之前减少50%以上,垃圾分类推广工作已在全镇4884户实现了全覆盖。

得益于垃圾分类的强力推行,洪岩镇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房前屋后干净了,小河水变清澈了,苍蝇蚊子也少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们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该镇全域垃圾分类也助推着全域旅游开发,目前已对岩前、罗家洲、小坑等十余个村庄精心实施了整村改造,通过旅游开发带富一方百姓。

  • 上一篇:专家团走进社区义诊 送医送药
  • 下一篇:司机高速路上突发脑出血 收费员争分夺秒送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