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暖新闻 江西2019】一人一校 他坚守讲台20年

时间:2019-05-08

袁清山敲铃上课

 

袁清山教姐妹俩写字

从九江共青城出发,乘60路公交车颠簸40分钟才能到泽泉乡观音桥村。在村庄边缘,穿过白色围墙,一间天蓝色的平房跃然眼前,水泥操场上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平房一侧的外墙上“观长教学点”五个金色的大字显得格外耀眼。

这里是袁清山坚守了43年的学校,学校占地只有1.2亩,包括厕所在内共6间房。如今这里,除了袁清山,只有一对有智力障碍、读一年级的姐妹。学校虽然很小,却承载了袁清山一生的梦想,以及两名女孩的全部希望。

【十分坚守】为了两名学生他放弃进城陪孙子

去年9月开学前,袁清山早早地坐在办公室里等学生来报名,即将60岁的他将在2019年12月退休。他担心,自己43年教师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会不会有学生来读书?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孩子跟父母进了城。其中,2015年学校有40多个学生,2016年只剩8个,2017年仅有5个。这5个学生中,两人升入泽泉乡中心小学三年级,另两个直接进了城里的学校,还剩一个女生。还好,奶奶带着这名女生来报名了,随她而来的还有她的妹妹。袁清山等的就是这对姐妹。报名后,8岁的张梅花(化名)没有升入二年级,而是跟着7岁的妹妹张荷花(化名)重读一年级。

父母都有智力障碍,姐妹俩也从小智力低下,她们没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学习。更加不幸的是,她们的叔伯都或智力障碍或肢体残疾,整个家庭能照顾姐妹俩的只有70多岁的奶奶。

泽泉乡中心小学校长袁冬金曾经考虑过撤掉这个教学点,让袁老师和两个孩子到中心小学来。“一个老师带两个学生,是培养博士生的教学成本。”

想劝袁清山离开坚守了几十年的乡村,没那么容易。三年前,他儿子就在共青城买了学区房,想让父亲带着孙子进城念书,但袁清山坚持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袁清山让两个孙子在自己的教学点读完二年级后,把他们送到乡里的中心小学。儿子劝不动,又心疼父亲和孩子,就只好给父亲买了辆代步车,方便他接送孙子上学。

撤掉观长教学点,让这两个孩子走一个多小时到5公里外上课,袁清山更不放心。在他的坚持下,这个只有三名师生的教学点保留了下来。

【百般呵护】学习:耐心教几十遍生活:每天接送过桥

既然留了下来,就得教下去。缺少正常家庭教育的姐妹俩刚来学校时就像“脱缰的野马”,什么都不懂,一上厕所就往学校外面的草丛里跑。妹妹还没入学的时候,为了教张梅花应该在哪里上厕所,袁清山一下课就把她抱到女厕所门口。即使这样,她还是不懂,经常走错到男厕所。反反复复一个多月,姐姐才好不容易记住哪边是女厕所,结果第二年,妹妹一来就把姐姐“带偏了”,又得从头教起。此外,姐妹俩“话也不太会说”,一般教三五遍的课文,得教二十几遍,后来还是得跟着老师读。

更难教的是写字。每上一篇课文,袁清山都只从生字里找一两个笔画最少的字,在黑板上展示一遍,再手把着手教她们写,最后在本子上每一行的开头用红笔写好字,让她们照着学。尽管这样,她们还是把撇和捺写得笔直。

姐妹俩写完的每一本本子,袁清山都留着,准备等小学毕业后给她们当纪念。翻开这些生字本,可以看到两个孩子从“一”到“玉”的进步。孩子的进步,奶奶也感受到了,“吃饭的时候,妹妹现在还知道把东西让给我吃,姐姐看到妹妹让,也跟着学。”

除了教语文,袁清山还要教数学、音乐和体育。为了教她们数字,袁清山带着两个孩子玩“踢房子”,弯着腰,把九个数字写了无数次。对他来说,每一次简单的弯腰,都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疼痛。

相比之下,最好上的是音乐课。袁清山平常很喜欢唱歌,常年讲课导致的慢性咽炎,也没能妨碍他在“全民K歌”上唱到13级。上课的时候,他唱一句,她们唱一句,就这样一句一句,两个孩子已经学会了《小兔子乖乖》和《小燕子》两首歌。

知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这两个孩子更需要的是关心与守护。因为两个孩子的父母也有智力障碍,不懂照顾小孩,袁清山买了钙片和一些常用药放在办公室里备着,办公室同时也成了保健室。

在办公室和教室之间的空房间里,袁清山囤了一大麻袋稻草。这些稻草,垫起了孩子们的安全。一座没有护栏的石板桥拦在她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上,也许过桥时的一次打闹,就会让姐妹俩失足跌入河中。为了避免意外发生,一下雨袁清山就把稻草铺到桥上,每天上学接她们过桥,放学再把她们送到桥对面。

【万分感动】“一人一校”二十年吃苦心里却甜

袁清山在观音桥村当了43年老师,有的村民自己是他的学生,有的村民子女是他的学生,还有的村民一家三代都是他的学生。

当老师,是袁清山从小的心愿。他下定决心认真读书,毕业后也做一名老师,“让村里的孩子都学到知识”。

1976年,袁清山高中毕业,乡里正缺老师,他回到曾经的母校观音桥村小学,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民办教师。

当时不仅缺老师,还缺教室。袁清山同时教二年级和三年级,两个年级挤在一间教室里,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做作业。备课的时候,把本子对折,左右两栏分别标记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要兼顾两个年级,那个时候确实辛苦”,袁清山说。

初登讲台的袁清山没想到,更辛苦的还在后头。1998年,观音桥村被一场特大洪水淹没,观音桥村小学也被破坏。考虑到观音桥村和长塘村离泽泉乡中心小学距离太远,中心小学在两村交界处重建了一所学校,改名“观长教学点”,委任袁清山一人在此任教。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一人一校”的二十年。

袁清山一个人,最多的时候要教68个学生。妻子赖金花担心他一个人太辛苦,干完农活就去学校陪他说说话,帮学生做做饭。

家人都在背后支持着袁清山。2010年,因为老教学点教室的瓦顶损毁,经常漏雨,中心小学打算再重建一个教学点。为了方便长塘村的孩子上学,袁清山找到堂哥袁贵水,用老教学点的地与堂哥家更靠近两村交界处的地置换。

观长教学点建立初期,条件十分简陋。校园没有绿化,袁清山和妻子从山上挖来樟树,从工地上捡来人家不要的花草;地面没有硬化,他和妻子利用课余时间把建学校余下的水泥块铺在泥地上;通往学校的路狭窄泥泞,他和弟弟袁艳山自掏腰包拉来三车石子为学生铺路。

在袁清山一人坚守的教学点里,学生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经常是全乡前几名。”让他记忆犹新的是,1999级的8个学生里,有4人考进了县中学唯一的重点班。

“九江好人”、“共青城市道德模范”、“乡村从教30年”、“优秀教师”……这是袁清山坚守讲台43年的足迹,但最让他骄傲的还是没有放弃这两个“最难教的孩子”。

教育植根于爱。袁清山敲响跟随自己几十年的铁铃,诠释自己的爱:“在这个社会,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我留在乡村,可以尽我最大的努力为那些贫困的孩子传授知识。虽然吃苦,但心里挺甜的。”

2019年,新学期伊始,泽泉乡涂山村村小因为没有生源被撤点。泽泉乡中心小学考虑到袁老师即将退休,就把涂山小学的杨小立老师分派到观长教学点,和袁清山搭档。

这个乡村教学点所承载的希望,正在爱的呵护下传过接力棒。

(南昌晚报全媒体主力记者邹鹏飞文/图实习生梁民达郭昱尹迪)

  • 上一篇:华屋处处皆“华屋”――江西瑞金“红军村”华屋脱贫记
  • 下一篇:南昌绳金塔美食街夜市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