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2年6月28日出台实施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研究设立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鼓励先行先试,加大支持力度。2015年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成立。2017年4月,赣州市将宁都、石城纳入试验区政策辐射范围,最终形成试验区“3+2”发展格局。试验区成立以来,为深度贫困地区联手振兴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本报记者 鄢朝晖 蔡超然
瑞金、兴国、于都等地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交通不便,基础薄弱,投入不足,思想不够解放,人才尤为紧缺,在这些地方设立振兴发展试验区,最终成果如何,不少人表示担忧。
伴随着一些怀疑目光,2015年5月成立的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默默地茁壮成长:试验区5县(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首位产业壮大升级,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文化传承激发新活力,先行先试亮点纷呈。2018年,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入、工业投资分别增长9.2%、10.7%、10.8%、20.6%,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增幅分别高出全省平均0.5、0.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瑞金市去年脱贫摘帽,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瑞兴于试验区各县(市)原来经济实力在赣州市排位比较靠后的窘境从此得到改变。
看点一 “顶层设计”提升执行力
面对设立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这一重大政策红利,如何抢抓机遇,将政策红利最大化释放?十分考验地方的执行力。
试验区成立之初,并未包括宁都、石城两地,为此,两地的干部群众坐不住了,强烈要求加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省发改委(苏区办)牵头的协调议事机构。赣州市自我加压,于2017年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动将宁都、石城纳入试验区政策辐射范围,最终形成试验区“3+2”发展格局和省、市、县三级工作推动机制。
考虑到瑞兴于等5县(市)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经济发展长期滞后,赣州市首先抓好既有利于执行又能解决问题的“顶层设计”。先后以市委、市政府或领导小组名义,出台了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的有关实施意见、工作方案、支持政策、对口支援方案,以及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形成了支持试验区加快发展的“1+N”政策体系。
“去年9月13日,瑞金市引进李嘉诚长江集团旗下启丰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投资设立长江食品科技(瑞金)产业园项目,一期项目投资约100亿元。项目的引进,标志着试验区招商引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说明了赣州市委、市政府为试验区量身打造的‘1+N’政策体系行之有效,吸引了世界著名大企业、大集团的目光;体现了试验区上下同心抓好落实的执行力。”瑞金市商务局局长刘慧萍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赣州市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缪小征介绍,试验区“1+N”政策体系不仅涵盖了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中的支持政策,而且吸收、借鉴了沿海发达地区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又有自己的创新,有些方面更具含金量。比如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在赣州市原有30条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15条具体措施。在发展壮大试验区经济方面,聘请了北京金必德城市规划园搞好产业科学规划,创造性地在全省率先推出“一区五园”管理模式。参照国家部委对口帮扶的方式,选派25家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对口帮扶5县(市),要求每个帮扶单位每年要为帮扶对象做好增资立项等7件实事。此外,还在发展红色旅游、推动联合招商等方面有不少创新性举措。
经过摸索和实践,瑞兴于试验区不断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对试验区振兴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呈现出几大显著特点:首先是根据实际将中央、省、市优惠政策加以细化和充实,迅速提升5县(市)执行和落实力度。其次,兴起了试验区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的热潮,大力将政策优势和红色资源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第三,明显补齐了试验区发展的短板。去年8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吴金友等专家到瑞兴于试验区调研后,对试验区的“顶层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
“顶层设计”的精准和务实,使5县(市)的振兴发展不再是赤手空拳,孤立无援。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最为立竿见影,试验区大力推进总投资70亿元的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建设,争取瑞金机场、兴泉铁路、宁都通用机场等21个总投资额达1063.26亿元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试验区招商引资,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点二 “一区五园”增强首位产业竞争力
近日,记者来到赢家时装(赣州)有限公司,听了董事长陈灵梅的一番介绍,感受到了于都做大做强纺织服装首位产业付出的努力和尝到的甜头。赢家时装投资2亿元开启中国女装行业智能制造先河,2018年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获得全国纺织园区建设突出贡献奖。为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于都县给予赢家时装140万元的科技创新补贴,并帮助企业建设和申报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此带动于都县成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贫困地区要实现振兴发展,重中之重是壮大首位产业,以亩产论英雄,实现规模化聚集。瑞金的绿色食品、电线电缆、照明灯具,兴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于都的纺织服装产业,宁都的休闲男装,石城的体育装备、运动鞋服,成为试验区重点发展的首位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针对5县(市)工业“龙头”不强,国家级工业平台政策优势没有充分释放和利用的现状,2017年10月,试验区整合瑞金、兴国、于都、宁都、石城工业园区,在瑞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一区五园”管理模式,统一挂牌,统一管理,品牌共用、政策同享、规划共编、园区共建、数据并表。“一区五园”运行以来,降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5%以上,企业用工、用地、上市、厂房租赁便利化程度明显上升,减缓了一批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了大批企业科技创新热情,掀起标准厂房建设热潮,推动转型升规,强化科技、人才等要素支撑,企业亩产显著提升。2018年,瑞金经开区“一区五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8.56%、32.94%。
以推进“一区五园”为契机,试验区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规,兴起了标准厂房建设热潮,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并以更优惠的租金促成大批企业“拎包入驻”。2018年建成标准厂房233.15万平方米,使用率高达90%,并推动70家企业上规。截至目前,试验区共有规上企业500家。
为推动首位产业规模化聚集,试验区细化瑞金经开区这个国家级平台可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并依据5县(市)实际加以优化充实后打包推介,分别在厦门、东莞举办瑞兴于“3+2”经济振兴试验区产业合作推介会,共签约项目23个,金额250.3亿元。与会客商投资热情大增,碧桂园集团在兴国投资30亿元,又在石城等地投资旅游项目。去年,试验区引进首位产业项目104个,投资额373亿元。
“一区五园”实施以来,激发了首位产业提高“亩产”的热情。走进瑞金得邦照明有限公司,记者感受到了企业增“亩产”的决心和背后沉甸甸的含金量。公司总经理聂李迅说:“我们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投入巨资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延揽人才,并与松下、飞利浦等知名企业合作,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基地之一。”去年,试验区以得邦为龙头的光电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4.03亿元,出口超1亿美元。亩均产出超800万元,亩均税收超过40万元。
看点三 先行先试创出新活力
走进赣南粮仓宁都县钓峰乡,种粮大户罗林森高兴地说:“县里建成中心粮库后,去年稻谷收购价每百斤124元,高出市场价14元,我种了300亩优质稻、100多亩常规稻,纯收入16万元,今年我还要扩大种粮面积。”对此,宁都县粮食流通中心黄胜华介绍,2015年宁都成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体系创新试验区后,承接了上级下放的47项管理权限。宁都县适时直接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申报黄陂中心粮库项目,粮库竣工投入使用后,启动了托市收购,为农民增收200万元。这是试验区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带来的回报。
推动试验区更好更快发展,先行先试至关重要。试验区围绕脱贫攻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积极争取并推进省级以上试点示范项目60个,创造了12项在全国、全省推广的经验。
试验区试点示范在脱贫攻坚方面结出累累硕果。瑞金市扶贫办主任曾能贵介绍,瑞金扶贫工作群众满意度之所以能达到99.38%,关键在于勇于探索、先行先试,为全国全省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典型。瑞金等县(市)创造性地推出“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覆盖了86%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动赣南脐橙、蔬菜产业迅猛壮大。赣南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产量世界第三,位居全国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榜首,带动百万农户脱贫致富。
石城推动“互联网+扶贫”的创举令人眼前一亮。该县抢抓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推广契机,用活爱心帮扶、扶贫众筹、电商扶贫、扶贫展示与扶贫评价五大平台,爱心人士注册数、爱心捐款数,以及帮扶对接成功率等,位居全国前列,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2018年,试验区减贫人口6.55万人,260个贫困村退出。瑞金市以群众满意度99.38%、贫困发生率0.91%的成绩,率先在赣州市脱贫摘帽。
试验区以问题为导向,用改革的办法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为普遍的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民生痛点。于都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令人印象深刻。该县以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为主抓手,破除“以药补医”,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组建医疗共同体,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强化立体考核,扎实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去年获国务院表彰。
为解决发展堵点,营造一流投资环境,试验区出台15条优化环境政策,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启动3个“一窗办”改革,大力推广“容缺受理”和延时错时政务服务,共有1460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平均时限和办事环节缩短40%,仅药的零售经营许可证一项,审批时间就缩短一个月,企业用地预审实现县内审批。
看点四 旅游新模式催生新动力
去年4月,瑞金引进深圳铜锣湾红色天街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发展红色旅游。该公司总经理周国文说:“瑞金红色天街项目重点打造集参观、体验、互动为一体的景观群,既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又能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项目建设中得到了当地政府全力支持,企业在瑞金的投资公司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注册成功了,并享受了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面对红色资源丰富但开发、投入不足的现状,试验区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探索出一系列成功案例。2017年以来,试验区5县(市)红色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接待量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中瑞金市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总收入连续两年增长50%以上,“共和国摇篮”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创新红色旅游模式,加强联盟合作。试验区借助50多个国家部委的力量开展寻根之旅,大力修缮保护革命旧址群,创造性地走出一条集培训、参与、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培训和红色研学旅行之路。逐渐把瑞金等5县(市)建成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红色教育大讲堂。2017年以来,瑞金市举办培训班2200余期,培训人员13万名,旅游旺季各星级酒店入住率达80%左右。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试验区加强与井冈山、延安、龙岩等地合作,还发起倡议成立涵盖赣闽9个县(市)原中央苏区的“7+2”红色旅游区域联盟,精心筹办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联盟第二届年会。
试验区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兴国县去年利用“人民军工摇篮”这一红色文化品牌优势,举办军民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军民融合产业招商会,此次会上签约项目11个、金额73.9亿元。同时规划建设万亩军民融合产业园,建成标准厂房22.28万平方米,吸引了汇晨电子等4家企业入驻。
建言回应
去年8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吴金友等专家到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进行了调研。吴金友认为,试验区下一步要精心做好产业规划和布局,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招大引强,壮大首位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集聚。深圳铜锣湾红色天街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国文认为,红色文化是不可再造却可循环利用的宝贵资源。瑞金等地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前景广阔。可以考虑重点发展体验式、互动式的红色旅游,既让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又能增加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
赣州市认真听取专家组的意见,将加大力度推动瑞金机场、兴国高铁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凸显区位优势。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争取建成5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扩大联合招商的次数和地区,把试验区纺织服装产业逐步打造成千亿元产业集群。同时,改变红色旅游的传统方式,以互动式、体验式为主,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加大协调力度,促进跨县(市)交通、旅游等合作,提升试验区整体品牌影响力,规避产业等同质竞争。
记者手记
期 待
在采访中,瑞金等5县(市)普遍反映,虽然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融资、用地等制约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与其他各县(市)、行业的合作项目和平台比较欠缺;先行先试的容错机制尚未建立,导致一定程度上自主创新受到束缚和限制。
在贫穷区域建设经济振兴试验区是一项新生事物,无经验可循,需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担当实干,推动创新和跨区域、跨行业合作。
全力争取、推进更多试点示范事项,加快建立容错和鼓励创新机制,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动员最广泛的力量共襄发展伟业。
我们期待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为赣州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