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红举文/图
上山挑水煮饭饮用,下河担水冲厕拖地,装在家里的自来水成了摆设,铅山县紫溪乡铁路新村17户移民,每天都在为生活用水犯难。铁路新村移民安置时,紫溪乡承诺“三通”:通水、通电、通路。直到移民安置10多年后,才通上自来水。没想到,通上自来水后又引来了一系列麻烦,铁路新村村民目前又陷入上山下河挑水用的窘境。解决移民生活用水为何这么难?5月6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被紫溪乡选为水源地的水坑。
自来水成摆设 村民用水难
上世纪90年代,铅山县修建大凹水库,英将乡汉阳村有13户农户移民至紫溪乡坑口村委会,因安置点临近铁路沿线,取名铁路新村。
“移民到此20多年,现在新村有17户100多人,生活用水一直没解决好。”村民熊顺轩介绍,“现在停了自来水,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家中剩下老人孩子,上山下河挑水存在很大风险。”
“从元宵节过后,就一直停水,快3个月了。”年过七旬的熊新真拧开家中水龙头,无奈地说,“水龙头滴不出一滴水,年纪大了,挑水非常不方便,处处省着用,没有足够的水冲厕,厕所充满了难闻的异味。”
2015年10月,铁路新村用上了自来水,然而,2018年开始,铁路新村断断续续停水,一停就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
“向县里反映情况后,今年春节正常供水,之后就再也没供水。”村民心有怨气,解决我们移民新村的生活用水咋就这么难呢?
“保底费”之争 停水“一刀切”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紫溪乡自来水厂关了铁路新村自来水阀门,才导致整村停水。
邻近村庄可正常使用,为何偏偏停了铁路新村的自来水?紫溪乡党政办相关人士称,缘于村民欠水费。
“不是欠水费,而是收费不合理。”村民道出了真相,“水费每吨1元,每家每户安装了水表,计量收费一点问题都没有。可紫溪乡自来水厂要求村民,每年缴纳60元‘保底费’。”
什么是“保底费”?据介绍,村民安装自来水后,如果一年没用到60吨水,则按照60吨的水费来收取,即60元;如果超过60吨,则按照实际用量来缴费。
“我和家人长期在温州务工,一年偶尔才回来住个十来二十天。根本用不了60吨的水。”村民熊荣轩称,为什么别的村可以不缴“保底费”,而我们村则需要,这有失公允。
记者调查发现,最初没有收取“保底费”时,铁路新村村民都按时缴纳了水费,从未欠费。2017年底,村民缴纳水费时,收费员告知从2018年开始需要缴纳“保底费”,矛盾从此产生。
一年用水不到60吨的居民提出反对意见,紫溪乡自来水厂却搞“连坐制”,整村停水。
“‘保底费’本来就不合理,现在又简单粗暴‘一刀切’停水,让人难以理解。”村民熊祥财说。
紫溪乡自来水厂产权属于紫溪乡人民政府,为何要收自来水“保底费”?又为何整村停水?对于记者提问,紫溪乡党委书记祝刚华表示,需要看到铅山县委宣传部的介绍信才接受采访,并称这是规定。而铅山县委宣传部称没有这一规定。
“保底费”是否合理?上饶市物价局相关人士表示,自来水厂收取“保底费”是不合理收费。
自来水似米汤 只能用不能吃
“通了自来水,村民也只能洗衣拖地用,饮用水还得靠挑。”村民提供的视频显示,铁路新村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水,要么类似米汤,要么发黄。
其实,铅山县去年安排了13万元,专门用于铁路新村移民安置点的水窖建设,解决铁路新村长期水质不好问题,项目标明“受益者为移民”。
去年7月,村民打报告建设水窖时,被村委会告知先自行寻找水源。“找到了水源,村民自费送样检测合格,却被告知要另外选水源地。”熊祥财至今感到不解。
在一份落款时间是2019年3月25日的《检测报告》中,上饶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认为,铁路新村村民送检的水样“合格”。
“检测合格的水源不用,而紫溪乡选择未检测的水源地建水窖。”村民无法理解紫溪乡的做法,“况且紫溪乡找到的水源地,水量、水质都得不到保障。”记者来到紫溪乡选取的水源地发现,一坑死水,长满了水草,且有居民在此洗刷粪桶。
紫溪乡党委副书记林建珍承认,按照人口计算,水量确实不够。她解释道:“第一次测量水量是够的,第二次请了专家来测量,水量确实不够。”而对于选择的水源地水质是否检测合格?她表示,先把水窖建好了,再送样检测。
如果水质不达标,岂不建设浪费?为何不选择村民已经送检合格的水源地?面对记者质疑,林建珍没有作答。
水量不够,水质不能确定是否合格,目前铁路新村水窖建设停工。17户移民的用水难问题何时能解决,目前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