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思嘉文/图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脱贫攻坚不易。对于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海拔1000多米的“十三五”省定贫困村――万载县茭湖乡上峰村来说更是如此。
上峰村368户村民中,有79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不打折扣。近年来,上峰村以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以钉钉子的精神,开展产业扶贫,落实异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政策,奏响了脱贫致富“进行曲”。
孟夏时节,记者从万载县城出发,沿204国道一路西行,沿山而上,看到这个山窝窝换了新颜:山水相依,水映新宅,徜徉村中,满目风景如画。巩固脱贫成果的干劲随处可见,产业发展的活力正在涌动。去年,上峰村人均纯收入超过7200元,成功“摘帽”,正式退出了贫困村。
上峰村宝丰有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浙江引进龙井43号茶苗,打造茶产业扶贫基地。
村民变股东,打工加分红
为何这里能进入新天地?在驻村蹲点采访过程中,记者和多名村民进行交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摆脱贫困,产业是关键,合作社是‘龙头’,强健了‘体魄’,抱团发展铸就了脱贫致富‘绿饭碗’。”
黝黑的面庞、长满老茧的双手,一眼看过去,村民凌端清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说:“我们祖祖辈辈都种茶,但各家各户打‘散仗’,种茶不增收。”多年来,上峰村分布在高山的600多亩茶园,因品种退化、产量低和没有品牌等,年年种却年年赚不到钱。在省戒毒管理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们从浙江引进龙井43号品种,成立合作社,全村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共享红利。此外,贫困户还可以通过到茶叶基地务工和土地租赁等方式增收。
省戒毒管理局干部、上峰村第一书记龚菊平介绍,目前,全村茶叶面积已发展到1000亩,每亩茶的纯利润达6000元以上,比往年增长10多倍。贫困户叶兰珍满脸笑意地说:“去年,我家分到了6000多元,加上我在茶叶基地上班的工资,家庭总收入过了两万元。”今年,村合作社投资120万元,兴建了上峰茶厂,做大做强有机茶产业,脱贫致富的动力不断增加。
脱贫有产业,幸福靠奋斗
脱贫难,稳定脱贫成果更难。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上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融入产业发展,通过技能培训走上就业岗位,抱团增收致富。
沿山路蜿蜒而上,一片片梯田进入视野。上峰村山大坡陡,沟壑纵横,空气好无污染,适宜种植有机水稻。近年来,该村引进水稻良种,推广有机种植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一良种供应、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全村农民种植有机水稻4000亩,为村民打开了增收的另一扇大门。
在上峰村,“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巩固脱贫成果的内生动力不断增长,大家慢慢摸到了致富门道。去年,上峰村开始发展黑山羊养殖,村合作社投资15万元兴建羊圈,购买了50头羊,79户贫困户集体入股养羊。一年下来,出栏黑山羊40多头,每户分红1000多元。“去年,我家纯收入达5万多元。今年,继续加油干,争取年底买辆新车。”贫困户王戊芳说。
近年来,上峰村按照“一村(自然村)一品”发展有机水稻、黑山羊养殖等多项富民产业,实现了每户贫困户都有以集体经济、合作社等模式为依托的脱贫致富产业。
危房换新房,山下当工人
“我带你们去槽上安置点看看如今的幸福生活,实地感受大家走出深山的喜悦。”5月15日傍晚,从黑山羊养殖基地出来,记者随王戊芳来到上峰村槽上安置点,一排干净敞亮的房子映入眼帘。
王戊芳的新居宽敞明亮,客厅里,组合沙发、液晶大屏电视等家居家电一应俱全。“以前住在深山,出门很不方便。遇上暴雨或大雪天气,还担心滑坡塌方,整夜睡不好觉。现在搬下山,住上了新居,孩子上学也方便了。”王戊芳说。
扶贫搬迁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从2016年开始,上峰村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和易地搬迁工程,统一规划兴建,完成了易地搬迁41户,危房改造56户。为了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致富,上峰村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让贫困户以资金、土地等方式加入合作社,使他们在家门口变身为产业工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槽上安置点贫困户肖包根算了笔账,“我入股了茶叶合作社和黑山羊养殖合作社,种了15亩有机稻,去年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300元,正式脱贫了!”同时,上峰村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扶贫工程,医疗费报销比例达94.6%;实施教育扶贫和社会助学,让贫困学生就学有了保障。肖包根的邻居张梅英接过话头说:“去年我住院,6万多元的治疗费用,自己只花了5000多元,其余的全都报销了。”
龚菊平表示,下一步,上峰村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在发展扶贫产业的同时跟上乡村振兴大潮,依托上峰村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