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让贫困户生活好起来(图)

时间:2019-05-26

本报记者 余红举文/图

编者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中央要求,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江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政治担当,夯实攻坚责任,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切实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实效,坚决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本报今天起推出“两不愁三保障”系列报道,记者选择了5个刚刚脱贫或正在脱贫的乡村开展蹲点采访,讲述当地如何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我们坚持推进媒体融合和报道创新,报纸上以“文字+图片+二维码”方式呈现,江西新闻客户端以“文字+图片+短视频”形式呈现,读者可以扫描报道下方的二维码观看相关新闻短视频。

居住在港背村幸福居的林纲盛,不用出一分钱,每餐两菜一汤。

5月13日,望着窗外许久没有停歇的雨,64岁的林纲盛感慨万千。在住进靖安县都镇港背村幸福居之前,无儿女的他,一人住在危房里,吃了上顿愁下顿。

作为精准扶贫对象,现在林纲盛不用出一分钱,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林纲盛说:“每餐两菜一汤,有荤有素,不用自己费一点神。”

与林纲盛一起,在港背村幸福居共享幸福晚年生活的还有5位老人。这是港背村着力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一个缩影。

2015年,港背村成为省级贫困村。几年来,省社保中心、靖安县供销社驻村工作队通过增强港背村“造血”功能,对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不打折扣,去年成功摘了“贫困帽”。

分类式精准化帮扶

港背村地处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几年前因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落后。全村216户、683人,贫困户17户、31人。

如何保障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省社保中心派驻港背村第一书记杨崇武有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分类式精准化帮扶。

港背村将贫困户分为A、B、C三类:因老弱病残完全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划为A类,这部分贫困人员,通过大力织密社会保障网及低保、五保、产业分红等组合措施,确保其生活无忧;对有部分劳动能力且无法远赴外地务工的贫困户划为B类,在织密社会保障网等措施的基础上,通过纳入公益性岗位、扶贫专岗或鼓励家门口创业就业等方式帮扶;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划为C类,鼓励并帮助协调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

“贫困户分类是动态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换,并重新制定帮扶措施。”杨崇武说,“通过分类式精准化帮扶,有所侧重有所倾斜,让扶贫队员集中精力帮扶好最需要帮助的贫困户,让他们生活有保障。”

程厚嫦早年离异,育有一子一女,2017年患宫颈癌花了大量医药费,且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自己没有收入。当时,她属于A类贫困人员。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其入院治疗,后又帮助她落实医保、养老、产业分红等措施,程厚嫦得以安心治疗。

很快,程厚嫦身体得以痊愈,恢复部分劳动力,她主动申请转为C类贫困人员。程厚嫦说:“摆在以前,病只能拖着不治,或者卖房治病。”

而今,程厚嫦在港背村幸福居为6位老人买菜做饭,每月有800元工资。孩子外出务工,去年收入超过6万元,这家人成为港背村贫困户自力更生的榜样。

“五道保障”让生活无忧

“女儿,爸爸做手术又要花10多万元。你看,这个书,我们就不读了吧。”

“妈,我听您安排!”女儿眼里含着泪水。

这是去年11月3日,贫困户李云梅与女儿的一次对话。

从2017年到2018年底,李云梅家庭接连遭遇不幸:2017年8月,李云梅上山干农活摔伤,手术花了8万多元;去年11月,其爱人突发肺气肿,到南昌医院就诊,做手术需要10万元。正在读初中的女儿,被母亲说服后,即将辍学外出务工挣钱养家。

驻村工作队了解这些情况后,主动对接医保部门,积极为其报销医药费,报销比例达到90%,并且多方筹措,帮助其解决了余下部分费用。家庭重振了信心,女儿避免了辍学。

李云梅康复后有意务工,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她找到了公益性岗位。5月13日,李云梅拿出一张张数字清晰、罗列详细的就诊费用结算单,感谢政府的帮助。

因病致贫是扶贫路上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港背村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和村里兜底“五道保障”,确保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有了“五道保障”,17户贫困户每年看病无一超过2000元。

如今,港背村虽然实现了整村脱贫,但是按照“脱贫不脱钩”的要求,驻村工作队仍扎根在此,巩固脱贫成果。

兴产业 增强“造血”功能

要长久保证“两不愁三保障”,关键要有持续增收的渠道。港背村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推动懂技术、有资金的能人和合作社与贫困户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现在,贫困户孙前贵一家正干劲十足地谋划自家的小日子。他加入港背村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学会了养蜂技术,今年购买了20箱蜜蜂。“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此前,驻村工作队主动对接靖安县医保局,为孙前贵办理了慢性病证,顺利为其报销医药费铺平道路,解决了后顾之忧。

“扶贫先扶志,这是扶贫工作的导向。只有重拾信心,才能真正让贫困户走出贫困的泥潭,生活才会有保障。”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叔勤如是说。

同时,港背村确定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抓手,确保贫困户生活有保障、村民收入有增长”的工作思路,将产业扶贫资金以入股形式加入蓝莓种植基地、建材公司、博同特种合金公司等当地企业或合作社,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利润分红,并将所得分红直接发放给贫困户,使其持续受益。

“去年村集体纯收入超过15万元,除去幸福居等公益性开支之外,还有分红。”杨崇武自豪地告诉记者。2018年,港背村贫困户人均产业分红800余元,人均年收入达7742元,远超省划线,贫困户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 上一篇:回乡创业 助民致富(图)
  • 下一篇:德兴一村民见义勇为被烧成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