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启红
曾经是省定“十三五”贫困村的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如今已经是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标杆。
奥秘何在?就在于人努力,政府帮。“这还真不是套话、空话,是真真正正的大实话!”村党总支书记高益福如是解疑。
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让人不得不信。算起来,高益福前前后后当了近30年的村干部,村里咋个样他最有发言权。高益福形容,过去的紫溪村像一个病人,身单力薄、血色全无,风吹一下就打趔趄;而如今的紫溪村就像一个壮汉,浑身得劲儿,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他感慨道:“我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
高益福的感慨,也是紫溪村全体村民的情感共鸣。村民们从眼前看到的现实已得出一个结论,是新时代进行的脱贫攻坚战给紫溪村带来了新生。村民李增财说:“我的父辈希望我能过上好日子,现在他们的愿望实现了,你看看我们村,哪家不是‘增财’‘添财’的?”
老李自有根据。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是明白人,啥大风大浪没见过,但像脱贫攻坚这样抓得紧、抓得实、抓得严的事,大家还真是少见。他跟村里的老伙计们归纳出了几点:紫溪村能变,一是有个好工作组,二是有个好第一书记,三是有个好党总支。“工作组呀有活力,谋划全局定大计。第一书记有能力,忙前忙后干实事。党总支呀有魄力,一心一意搞经济。紫溪村有大发展,老百姓呀好福气。”在村里流传的顺口溜,代表了全村人的心声。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此,村里的第一书记范小敏深有体会:“百姓心中有杆秤。只有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才能赢得群众赞。”
不做虚功做实功,正是包括范小敏在内的萍乡市工作组2015年8月进驻紫溪村以来的“标准动作”。比如,通过客观分析村情和邀请专家论证,市工作组决定充分利用紫溪村地广山多水域宽的优势,发展种植业。这个想法,与村民们十分合拍,立即得到了一致支持,仅3天时间就流转200多亩土地,短时间内一个蔬菜基地拔地而起。此后,村民们陆续发现,灯亮起来了,路硬起来了,环境也美起来了。
切身感受到的变化,让紫溪村的人心也聚了起来,村里研究讨论决定的事,已没有人唱反调。这不,在2016年底的一次空心房整治工作中,3天拆了78栋旧屋,补偿金也并不高,有的农户甚至分文不要。而在此前,村里想通过户户集资办件什么事,倡议书还没贴牢,就被人撕下来给扔了。2016年,紫溪村要建一个新农村建设点,有3个组报名,可是资金有限。村里主张公开竞争,最终白石塘组胜出。当漂漂亮亮的白石塘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村民们喜出望外,赞不绝口。
村民付伟昌原先在浙江做生意,2015年年底回乡过年时看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有点不敢认。如今,他铁了心留在家里创业,建起了14个蔬菜大棚,并担任了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政策越来越好,我们要更加努力,干出好成绩!”付伟昌兴奋地鼓励合作社的同行。
紫溪村确实干出了名堂。早在2016年,该村就顺利接受了第三方评估,整村如期脱贫“摘帽”,该村党总支还荣获当年的全省农村“党建+精准扶贫”先进典型,并入选全国党员教育教材《脱贫攻坚案例选》。目前,紫溪村通过建立“产业党小组+产业基地”“产业党小组党员+村民+贫困户”等模式,打造了以智慧农业产业园,紫峰茶场、大庆家庭农场,蔬菜、脐橙、油茶、猕猴桃基地为主的“一园两场多基地”产业发展群,其中蔬菜基地200亩、脐橙基地1100亩、油茶基地100亩、猕猴桃基地260亩,使贫困户通过参与种植、就业、土地流转、利润分红等形式收益。至今,该村争取产业扶贫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并撬动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流转土地2920亩,争取扶贫贷款财政扶贫涉农整合资金等各类帮扶资金1948万元,3年来共完成70多个民生项目。当前,该村正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在“山、水、林、田、路、房”上进行整体包装,每年可带动5万人次的游客量。村委会主任王加胜告诉记者:“现在的紫溪村,要精神有精神,要气质有气质。大家都攒着一股劲,还要继续奋斗呢!”
莫道今年春已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紫溪村的前途,定是广阔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