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小荣 何深宝
瑞昌挺好,生活在这座小城的人都说:“日子越过越甜,生活越来越幸福。”
初夏时节,记者徜徉城区,处处鲜花竞放、绿树成行,道路整洁干净,交通顺畅有序,勾勒出一幅和谐美丽新画卷。这画卷,来自于――
“治脏”和“美颜”并举,提升城市“颜值”
现场直击:
4月24日,记者来到瑞昌市湓城街道汪家埒新村,这个城中村旧貌换新颜。89户村民的房屋装饰一新,粉墙、黛瓦、马头墙,古朴幽雅。村前是小游园,村后是绿化带。村民柯昌凰说:“过去房前屋后是菜园,又没有下水道,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现在我们就像住在公园里,生活惬意。”
去年,该市投入资金1629万元,对汪家埒新村等24个城中村进行整治,实行雨水和污水分流,并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彻底改变了城中村“脏乱差”的现象。
新闻背景:
瑞昌市大力推进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全市环卫实行网格化管理,把城区细化为252个网格区域,每个网格区域都有专人负责,城区保洁工作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对16个老旧小区和107条背街小巷进行整治,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该市创新建筑垃圾处理方法,与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合作,把建筑垃圾运到该公司作为水泥生产原料,变废为宝。记者在该市建筑垃圾中转站看到,这里的建筑垃圾分为土方回填用、焚烧用和再利用三类。“全市的建筑垃圾运到这里后,进行分类处理,每天可接纳建筑垃圾200吨。”瑞昌市城市管理局第一大队大队长陈波说。
为解决市民如厕难,瑞昌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卫生间一律向市民开放。“厕所革命”既方便了市民,又清洁了城市。
记者点评:
“三分建,七分管”,加强城市管理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内在要求。瑞昌市结合实际,采取“治脏”和“美颜”并举,标本兼治,提升城市“颜值”,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治堵”与“疏导”齐抓,畅通城市“血脉”
现场直击:
4月24日12时许,正是放学、下班人流高峰期,记者在该市杨林大道与市府西路交叉路口看到,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井然有序。
记者在这个路口观察了近20分钟,没有看到电瓶车、自行车和行人闯红灯现象。“瑞昌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很强,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瑞昌市交管大队教导员邓泽荣说。
新闻背景:
瑞昌市城区有常住居民20多万人,机动车近6万辆,电动车超10万辆,过去机动车和电动车混行,不仅经常堵车,而且交通事故发生率高。“在堵车的路段,电动车经常加塞,造成车辆长时间堵塞。”邓泽荣说,“电动车闯红灯情况比较多,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难点。”为此,该市全面实施电动车上牌制度,建立电动车档案,并要求电动车购买者缴纳保险。目前,该市已对8.1万辆电动车实行了免费上牌。
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该市采取集中整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城市交通环境整治行动,一方面组织警力在城区设点,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现场拍照,固定证据,定期在“瑞昌发布”微信公众号和瑞昌市广播电视台进行公开曝光,让交通违法行为人“红红脸”“出出汗”。另一方面组织机关干部、志愿者在城区主要路口站岗劝导市民文明出行,培养文明习惯。
该市加大城市公路建设力度,打通“断头路”,疏通“毛细血管”,使主干道路四通八达,城市内部“微循环”一路畅通。目前,瑞昌城区有主次干道76条,总长度达106公里,已形成北环路、东环路、南环路等城市道路环形系统,大大提升了道路的通行率。
记者点评:
交通拥堵作为一种典型的“城市病”,在瑞昌市城区曾经也存在过。该市在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同时,打通城市“断头路”,双管齐下“治堵”,畅通城市“血脉”,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文明。
“治乱”与“便民”结合,锻造城市品质
现场直击:
4月24日晚,记者来到该市的夜市城,只见每个摊位都有净化油烟设施,桌椅干干净净,餐具全部消毒。
该市过去有70多家流动烧烤摊点遍布城区,油烟和噪音扰民,市民意见很大。为此,该市统一将流动烧烤摊点搬迁至郊区,统一按照要求经营和管理。“我们这样做,既解决了流动烧烤摊点的油烟和噪音扰民问题,又兼顾了低收入家庭的谋生问题,还满足了市民的需求,一举三得。”瑞昌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陈 说。
新闻背景:
瑞昌市扎实推进油烟和噪音扰民、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不仅统一将流动烧烤摊点搬迁至郊区,而且将占道经营比较普遍的电动车、农机具经销店实行集中经营、集中管理。
记者在林安综合商贸园看到,全市电动车都集中在这里销售,生意兴隆。“这里有9栋共1.7万平方米的房屋用于电动车销售。”瑞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大队长宋平说,“电动车经销商只要来这里经营,第一年免租金,第二年和第三年交50%租金,并给予装修补贴,让利于电动车经销商。”
记者点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瑞昌市采取疏与堵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油烟和噪音扰民、占道经营等乱象,营造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城市品质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