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邱龙燕 华景春 邓敏佳 记者沈冠楠报道:在赣南希望的田野上,雨后春笋般建起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323国道北侧的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内,丝瓜、辣椒、豆角等长势喜人,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该产业园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而气象工作始终如影相随。
分析历史气象 规划大棚蔬菜种植
于都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2014年,于都县气象局根据30年间的历史气象资料,分析大棚蔬菜种植期间的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以及光照和降水等气象条件,将大棚蔬菜种植进行气候划分,得出结论:贡江镇、梓山镇、岭背镇、罗江乡、利村乡等乡镇的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不易出现低温连阴雨等灾害,适宜大棚蔬菜种植。而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就位于镇上的平坦地区。
提前预测灾害性天气 农业生产可做到趋利避害
“大棚蔬菜种植,就怕突然遇上阵性大风大雨天气。”提起天气对蔬菜种植的影响,富硒蔬菜产业园技术负责人赖振兴打开话匣子,“大棚蔬菜种植非常需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产业园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安排生产,必要时提前做好防范,避免了很多损失。”
记者了解到,于都县气象局开展精细化、直通式气象服务。近年来,该局依托“三农”服务专项,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在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方面,拓展了气象显示屏、大喇叭、微信群组等多种传播方式,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23个,实现该县乡镇全覆盖,气象信息员队伍已达381人。同时,气象与农业两部门建立了“六联合”机制,每年派出工作人员调研大棚蔬菜种植气象服务需求,并与蔬菜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每周农用天气预报》《关键农时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专题分析》等农业气象服务材料“应时而生”,助力大棚蔬菜种植增产增收。
5月21日,产业园遭遇局地强对流阵性雷雨大风天气。那时正是产业园中200多亩苦瓜、丝瓜、黄瓜等瓜果的收获期。一旦瓜架子被吹倒,一亩地至少损失5000元。当天早上,赖振兴在收到气象局发布的预警信息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将大棚边膜放下,并加固大棚及瓜果架子,防止被风吹倒。9时许,大风和强降雨一起来袭,而及时的气象信息让产业园工作人员得以在天气过程来临前做足防范准备,避免了损失。
农民可实时在手机上看到大棚种植实景
据介绍,近年来,赣州市气象局以全市设施农业对精细化、高效率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引领,以气象大数据、信息化为基础,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破除信息壁垒,在全市选择了10个县(市、区)开展针对设施农业的智慧气象服务试点,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就是其中之一。
市气象局在试点蔬菜大棚内安装了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实景监控功能于一体的环境监测设备,并开发了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以及移动终端APP。赖振兴的手机上也安装了这款APP,打开即能看到大棚内的实时气温、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以及作物实景情况。
在该产业园承包了1000多亩蔬菜大棚的邱瑞枝说,环境监测设备和智慧农业气象APP给大棚蔬菜种植提供了许多便利。技术人员能根据棚内的气温,判断开棚通风和关棚保暖时间,也可以根据土壤水分数据,合理安排浇水,避免大棚内过涝或过旱。智慧农业气象APP具有气象数据管理、灾害预警管理、专家在线诊断等8个功能,便于种植大棚蔬菜企业实现数据的管理、汇总、分析与智能决策,让大棚蔬菜种植更加科学,促进提升蔬菜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