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努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图)

时间:2019-06-08

嘉 宾:张和平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李 超赣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彭迪云南昌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

奉向东江西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执行策划:本报记者郑荣林

主 持 人:本报记者游 静

■核心提示:

包括江西在内的中部六省,地处中原腹地,九省通衢,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有着特殊地位。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书记明确提出江西要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方向已明确,奋进正当时。我们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本期江报直播室邀请4位嘉宾,围绕中部地区崛起主题进行探讨。

直播室现场。 本报记者 赵 庆摄

江西航空机队规模增至10架,成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驻场机队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

南昌国际集装箱码头自建成投运以来,集装箱吞吐量屡创新高,码头的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上饶汉腾汽车焊装车间,机器人在焊接车身。我省企业积极实施智能制造,由“制造”向“智造”企业转型升级。

中部地区崛起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加快崛起、谋势跨越的深入推进时期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请谈谈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怎样的特殊地位,以及中部地区近年的总体发展态势?

彭迪云:既“谋全局”,也“谋一域”,历来是大国治理的重要内容。中部地区资源丰富,历史厚重,承东启西,是我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也是支撑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从地理区位看,中部地区地处承东启西,联络南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独特位置,不仅成为交通要道,还是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从经济区位看,中部地区是中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具有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经济规模和市场潜力等优势。特别是当前,面对日趋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部地区是展现中国经济韧性、潜力空间和回旋余地的重要舞台,肩负着保持经济稳定、粮食安全、转型发展和绿色崛起的历史重任。因此,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具有新的战略意义。

从2004年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六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曾经的“中部塌陷”现象已大为改观,综合经济实力、人均收入、城市化率、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差距和开放水平等指标迈上新台阶。可以说,中部地区崛起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加快崛起、谋势跨越的深入推进时期。

主持人:作为中部大家庭的一员,近年来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我们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和平: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江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更高层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全省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十三五”以来,江西GDP年均增长8.8%,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增速保持在全国前五、中部第一,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江西牢牢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要求,紧扣“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主要推进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参与建设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工业强省战略,一产一策培育壮大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基地。

二是围绕参与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51.6%提高到2018年的56%。

三是围绕参与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5335个,被列为全国唯一“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逐步唱响全国、走向世界,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四是围绕参与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江西经验”,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五是围绕参与建设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着力构筑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持续推动改革再攻坚、开放再提升,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株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赣浙、赣湘、赣粤等一批省际合作平台,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主持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需要重大发展平台的支撑。赣江新区是江西首个、中部地区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如何聚焦“两区两地”的战略定位,在先行先试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李超: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成立赣江新区时,明确要求要把赣江新区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点,赋予了赣江新区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重要开放高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和重要使命。

3年来,赣江新区始终坚持“两区两地”战略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全省改革创新的强大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靓丽窗口”的目标要求,充分释放作为国家重大改革发展功能平台的政策红利,在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城融合、加快协同发展等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相继获得了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国字号”名片。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赣江经验。

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挥江西在产业、区位和生态等领域比较优势,努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发挥江西比较优势,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张和平:中部六省的发展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江西同中部地区兄弟省份相比,我认为,至少有产业、区位和生态三大比较优势。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努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一是充分释放类别完备、基础较好的产业优势,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我们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型企业,重塑“江西制造”辉煌。

二是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江西是全国唯一毗邻我国发展基础最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的省份,在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中,具备非常优越的条件。我们要主动全面对接“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主动接受发达地区溢出辐射,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内陆高水平双向开放高地。

三是持续强化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的生态优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主持人: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赣江新区如何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李超:作为中部地区第二个、江西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两区两地”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深入实施创新引领战略,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努力成为我省改革创新的“强大引擎之源”和对外开放的“靓丽窗口之眼”,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打造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近期,我省出台《关于完善赣江新区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这是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所作出的战略之举,为赣江新区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新舞台。我们将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真正把新区打造成为制度供给最优、营商环境最佳、改革红利最多的国家级新区。

二是跻身创新驱动的“排头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构建国内领先的协同创新机制,谋划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国家级创新技术实验室,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研发成果,以创新创业的强大活力打造“赣江科创大走廊”。

三是虹吸高端产业的“聚集地”。大力培育和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虹吸高端、智能和绿色产业,加快发展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南昌、九江的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助推成为我省产业发展新引擎。

主持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企业是重要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企业加快发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奉向东: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意见,为中部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发展机遇。对于我们扎根中部地区的企业来说,也是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这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这几年我们挤出了几千万元资金用于研发,开发出了60多种产品,获得34项国内外专利授权。像我们自主研发的土壤除重金属材料是公司的拳头产品,被农业农村部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现在已经在江西、湖南、安徽等省份开展万亩级的商用。最近5年,格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都得益于创新带来的巨大红利。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努力在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领域取得新的技术突破,为中部地区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主持人:从学者角度来看,江西要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应该如何发力?

彭迪云:江西要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要围绕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在目标引领上发力。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推动高质量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继续着力打造“美丽江西”样板,助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聚力补齐民生短板,进一步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在整体性治理上发力。要着眼于包含产业、市场、绿色发展和全面开放等在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要用协同、融合、联动、衔接、拓展等思维来有效谋划和精细推进。同时,通过理念、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创新与整合,逐步形成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区域调控有度的新治理格局。

三是在关键节点上发力。要在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绿色拉动和区域联动上发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力”、强“实体”、提“质效”。

四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发力。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努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让各类客商及人才在赣投资兴业和干事创业感到放心、安心、舒心,形成“万商入赣”新景象,成为创新要素汇集的高地。

抢抓发展机遇,携手深化合作,共绘中部地区崛起宏图

主持人: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需要中部地区树立“一盘棋”思维。江西如何与中部兄弟省份一道,在相关重要领域深化合作,共绘中部地区崛起宏图?

张和平:当前,中部地区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战略协同,深化区域合作,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是中部六省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江西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中,十分注重与中部兄弟省份的协调联动,不断深化政府、市场、民间三个维度的合作。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中部兄弟省份的区域合作。

一是加大战略协同和产业协作力度。推动大南昌都市圈与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协作互动,全面深化产业、旅游、交通等领域对接合作,推动“中三角”抱团发展,共同促进提升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当前,我们正在与湖南省一道,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合力打造全国省际区域合作发展的典范和标杆。

二是加快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与周边省份相比,江西综合交通体系特别是高速铁路网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现在我们正在强化与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联动,联合湖南、湖北等地,加快建设昌九客专、九江航运中心,加快推进长赣铁路前期工作,共同争取常岳昌、咸修吉等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

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民生是重要目标,我们将推动与中部省份共建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资源共享,推动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主持人:从企业的角度,对中部地区的优势互补、携手共进方面有什么期盼和建议?

奉向东:江西是我2012年回国创业的第一站。在江西省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这几年我们发展速度很快,也开始逐步“走出去”,目前在湖南、安徽等中部省份都有投资。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中部地区能够呈现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态势,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等领域,能够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体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中部地区应该加强在人才流动、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让中部兄弟省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资源能够为我所用,促进江西的发展。

同时,在营商环境等方面,我们也要有对标意识。这几年省委、省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企业也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但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我们在有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如在破解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中部其他兄弟省份的经验。

《江报直播室》是江西日报和中国江西网(http://www.jxnews.com.cn)、江西新闻客户端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一个报网互动视频直播栏目,扫描二维码、登录中国江西网或下载江西新闻客户端,即可在网上和手机上收看本期《江报直播室》的视频。

(未署名配图均由本报记者朱文标摄)

  • 上一篇:端午小长假 南昌地铁“延时降噪”
  • 下一篇:紧紧扭住技术创新“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