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华
在位于南昌市高新区的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有一条特别的“爱心生产线”。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工人们专心致志地对手中的电子配件进行组装、加工,没有人交头接耳,偶尔交流也是用手比划。原来,他们都是聋哑人。
近年来,该公司在当地政府、残联和相关机构的支持下,聘用了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聋哑人。在生产车间里,聋哑工人和普通工人同工同酬,工作效率不落下风。记者看到,在该公司表彰优秀员工的光荣榜上,有半数是聋哑人。
像联创宏声这样乐于支持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在南昌还有不少。目前,南昌市共有23家集中安置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394人。2018年,南昌市在我省率先出台扶持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实施方案,拿出“真金白银”补贴提供岗位企业,大大提升了企业招聘残疾人员工的积极性,有力保障残疾人稳定就业。从今年开始,市县两级财政预计将给相关企业发放200万元社会保险补贴。
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的特殊群体,他们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家庭负担重,很多人对就业、创业还存在心理障碍。如何让残疾人顺利脱贫并融入社会,历来是个难题。
“我们要为残疾人就业牵线搭桥,做好‘红娘’,打开就业之门。通过就业,不仅使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还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谈到如何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南昌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余颖深有感触。
近年来,南昌市以分散按比例就业为主,集中就业与个体创业就业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多渠道培训、多方位安置、多资金扶持,积极实施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通过努力构建“四梁八柱”就业格局,全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四年来,南昌市先后举办聋人、视障、残障大学生等多种形式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目前,南昌市已办证的残疾人达10.8万人,处于就业年龄且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约4.8万人,其中有2.95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62%,超出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事少、钱多、离家近,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工作,而对49岁的视力残疾人魏小云来说,现在这份彩印车间里整理书籍的工作,已经是她理想的工作了。“以前起早贪黑摆摊,经常风吹雨淋的,月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现在在工厂里每天8小时,每月收入3000多元,还有‘五险一金’,比之前好多了。” 魏小云家住南昌阳光家园小区,2011年起,在残联的介绍下,她通过招聘进入小区附近的千叶彩印有限公司上班,生活状况大为改善。
为做大做强“盲人按摩”这一南昌残疾人就业的传统品牌,南昌市按照统一店招、统一标识、统一工作服、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按摩床上用品“五统一”的标准,打造了73家南昌盲人按摩示范店、旗舰店和航母店,以及两家盲人医疗按摩机构。按照规模大小,分别给予盲人按摩机构3万元至8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1万元至4万元的3年运营补贴。2018年,共拨付盲人按摩机构扶持资金202万元,惠及盲人上千人。
除了企业集中就业,如今家门口就业和自主创业已成为南昌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渠道。从2016年开始,南昌市引进淘宝“云客服”项目,计划五年内培养千名“云客服”人员。至今,南昌市已开办18期培训班,培训人员387人,就业率达79%。当地残疾人不但能参加免费培训,上岗后还可获赠电脑和网费,只要熟练掌握打字和基本的网络沟通能力,便能在家里当上网络客服,就业难题迎刃而解。
残疾青年黄国辉以前是一名“拐的”司机,“拐的”被取缔后一直待业在家。在政府的帮扶下,2017年他参加了“云客服”培训,如今每天晚上干6个小时客服工作,每月收入超4000元。脑子灵活的黄国辉,还利用白天空余时间自学手机维修,一个人打了两份工。两年下来,他不但给自己买了一辆新的残疾人代步车,还在父母的帮助下攒钱买了一间小公寓,曾经暗淡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光明起来。
此外,南昌市还打造了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有文艺爱好的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短期内安置了50名残疾人就业,并培养出一批残疾人艺术人才。
“我们申请到了3辆流动售卖车,用于销售残疾人创作的字画。同时,还采取微商的方式,扩大收入来源。售卖所得收入的90%给创作者,10%用于产业园的日常运营。”南昌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负责人罗保兴介绍称,产业园已收购近1800件残疾人作品,其中1500余件已经售出。残疾人创作者窦寿萍说,现在在家依靠爱好就能实现自食其力,还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感觉生活充满了阳光。
近年来,很多农村残疾人利用现有资源,投身种植养殖业。为鼓励扶持残疾人创业,南昌市已累计投入资金1627万元,对530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种养户给予资金扶持,培育出了一大批创业明星,激励着全市残疾人勇于创业致富。